涩脉之相兼脉介绍
《四言举要》:“浮缓风湿,沉缓水蓄,缓大者风,缓细者湿,缓涩血少,缓滑内热,中风浮缓,风伤于卫,浮缓有汗。”
《三因方》:“缓而滑,为热中,缓而迟,虚寒相搏,食冷则咽痛。”
《诊家枢要》:“浮缀为风,沉缓血气虚,关脉浮缓,脾气虚弱;尺脉浮缓,肠风泄泻,沉缓小腹感冷。”
《诊家正眼》:“浮缓风伤,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左寸涩缓,少阴血虚;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右关沉缓,土弱湿侵;左尺缓涩,精官不及;右尺缓细,真阳衰极。”
《医学人门》:“沉缓眩晕,浮搏肤,带滑为热紧为痛,缓迟虚冷咽难哺,缓弱吞酸食不下。”
《古今医统》:“洪缓湿热,细缓寒湿,浮缓伤风,兼大同议,自汗、寒热而鼽,头背俱疼而急。寸逢浮缓,左右俱主伤风,左逢沉缓健忘,右为短气,左关浮缓风运,沉缓气虚,右关浮缓腹膨,沉缓少食,尺逢浮缓足痿,左尺沉缓溲频,月水多来,右尺浮缓泄泻,肠风人肾。”
《景岳全书》:“缓而滑大者多实热,缓而迟细者多虚寒,实热者,必缓大有力,多为烦热、为口臭、为腹满。为痈疡、为二俱不利,或伤寒湿疟初愈而余热未清者,多有此脉。若虚寒者必缓而迟细,为、为畏寒、为气怯为疼痛、为眩晕、为痹弱、为痿厥、为怔忡,健忘、为食饮不化、为骛溏、飧泄、为精寒、肾冷、为小便频数,女人为经迟血少、为失血、下血。”
《脉确》:“浮缓为风沉缓湿,若逢缓滑热为疴、缓涩营虚缓细痹。”
《脉诀汇辨》:“浮缓伤风,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搏,缓弱气虚。左寸涩缓,少阴血虚,左关浮缓,肝风内兼,左尺缓涩,精官不及。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右关沉缓,土弱湿浸;右尺缓细,真阳衰极。”
《脉诀启悟注释》:“浮缓伤风,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痿,缓涩脾薄,缓弱气虚。右寸浮缓,风邪所伤;左寸涩缓,少阴血虚;左关浮缓,肝气内兼;右关沉缓,土弱湿浸,左尺缓涩,精室空虚,右尺缓细,真阳衰弱。”
《脉如》:“缓迟者伤湿也,缓纵者,风热也,缓弱者,气虚也;缓而兼涩者,血虚也,浮缓者,风伤;沉缓者,湿伤藏府,洪缀者,湿热,细缓者寒湿。,浮洪无力而缓,阳虚,沉细无力而缓。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左寸濒缓,少阴血虚;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右关沉缓,土弱湿侵;左尺缓涩,精官不及;右尺缓细,真阳衰极。”
《脉学阐微》:“浮缓为伤风,沉缓为寒湿,缓大为风虚,缓细为湿痹,浮缓为风湿,滑缓为热痰濒滞,缓涩为脾胃气虚,缓而无力,虚证。”
《脉理求真》:“缀而兼大为伤风,缓而兼细而为湿痹,缓而兼涩则为血伤,缓而兼滑则为痰滞。尤必察其有力无力,以为区别,如便缓大有力则为有余,其症必见燥热,缓软无力,则为不足,其症必见虚寒。”缓脉之相兼脉主病,临床意义更大,崔紫虚、李中梓、李土材、徐灵胎、、郭元峰等诸家皆言:“缓脉主病,兼脉乃见。”根据其相兼之脉,浮-冗迟滑涩等不同,其见证各异。浮缓,风邪伤卫;沉缓、脾虚,水湿内停;迟缓,阳虚寒湿;缓而细,湿痹;缓而涩,脾虚血少,缓而弱,主气虚;缓而滑大多实热。
根据寸关尺之脉位不同,其所主脏腑之病亦不同。如关脉浮缓,脾虚;尺脉浮缓,肠风泄泻。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右关沉缓,土弱湿侵。故《脉如》言:“尚有阴虚浮洪无力而缓,阴虚沉细无力而缓,是仅肖缓之体,而非得缓之神也;若弦居土位,缓临水官,盖克脉也。看此缓脉,要察胃气多少,鼓击高下,去来迟速,使得真确,悟从心解,未可一诊了事也。”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湖南健康(湘120)
中医药
- 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校区
- 48岁阿姨再高考考上大学学中医
- 感染新冠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
- 口腔苔藓中医治疗方法 口腔扁平苔藓中医叫什么病
- 哪家医院中医好 哪个医院看中医好
- 膏方机中药浓缩设备 浓缩膏方机器
-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总院地址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研究生招生官网
- 甲状腺4a中医能治好吗 甲状腺4a用中医怎么治疗
- 佛山中医骨科 佛山中医骨科简介
- 老中医的快乐生活 老中医的故事免费阅读
- 昆明中医胃肠医院 昆明中医胃肠医院怎么样
- 甲骨文的发现与哪两味中药有关 甲骨文的发现说明了什么_
- 90后冒充老中医卖壮阳药赚900万 36名假中医卖壮阳药
- 甲亢中医怎么治疗 中医怎么治疗甲亢
- 吃中药需忌口六大禁忌需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