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动脉之单脉介绍

中医 2017-05-08 07:25老中医www.xiang120.com
《脉经》:左手寸口脉偏动,乍大乍小不齐,从寸口至关、关至尺、三部之位,处处动摇各异、不同,其人病仲夏得之此脉,桃花落而死。

《》:“左手寸口脉偏动,乍大乍小不齐,从寸口至关、关至尺、三部之位,处处动摇各异、不同,其人病仲夏得之此脉,桃花落而死。”

《脉诀》:“动主四体虚劳,崩中血痢。动脉根源气主阴,三关指下碍沉沉,血山一倒经年月,志士名医只可寻。”

《三因方》:“动为痛、为惊、为痹、为泄、为恐。”

《诊家枢要》:“动为痛、为惊、为虚劳体痛、为崩脱、为泄痢。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

《》:“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或为泄痢拘挛病,男子亡精女子崩。”

《诊家正眼》:“动脉主痛,亦主于惊,左寸得动,惊悸可断,右寸得动,自汗无疑,左关若动,惊悸拘挛,右关若动,心脾疼瘕,左尺见之,亡精为病,右尺见之,龙火迅奋。”

《医学人门》:“动脉多见关部中,或惊或痛来相攻,四肢拘挛多疼痛,虚劳血痢与崩中,阳动汗出阴发热,形冷恶寒阳不通,若见转豆如麻促,此是肺枯胃亦亡。”

《古今医统》:“动为体疼劳惊崩泻,在阳出汗,在阴发热。”

《脉确》:“阳动出汗兮,惊痛堪忧。阴动发热兮、血崩为重。”

《医宗金鉴》:“动主痛热,崩汗惊狂。”

《脉诀汇辨》:“动脉主痛,亦主于惊。左寸动者,惊悸可断。动在左关,惊及拘挛。左尺得动,亡精失血。右寸动者,自汗无疑、动在右关,心脾疼痛。右尺得动,龙火奋迅。”

《脉诀刊误集解》:“动者阴也,主体弱虚劳、崩中血痢为病为惊。”

《脉诀启悟注释》:“动脉主痛,亦主于惊、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右寸脉动,自汗喘促,左寸脉动,惊悸烦乱。左关脉动,拘挛掣痛。右关脉动,脾虚疼热。左尺脉动,失精亡髓。右尺脉动,火迅龙飞。”

《三指禅》:“动脉搏,专司痛与惊,当关一豆转,尺寸不分明。”

《脉如》:“动脉主病为痛、为惊、为泄利、为亡精、为失血,虚者倾摇,胜者自安。右寸得动,自汗无疑,左寸得动,惊悸可断。左关拘挛,右关脾痛。左尺亡精,右尺火迅。是可按部位以察病也。”

《脉理求真》:“动为阴阳相搏之候。动在于阳,则有汗出为痛为惊之症;动在于阴,则有发热失血之症。至于自汗而见动寸,发热而见动尺,与女人动尺而云有孕,皆不宜作热治矣。”

《脉学阐微》:“动脉主疼痛、阻滞,惊恐时亦能见到。左寸动,惊悸、休惕不安。左关动,惊悸、挛急。左尺动,惊恐、拘挛、亡精、失血。右寸动,自汗气促、右关动,胃痛、吐逆、右尺动,相火炽盛、亡精失血。”

动脉主病,临证有虚实之分。实证常见邪热、气郁、痹证、诸痛及惊恐,是因邪而致阴阳相搏,气血不和,故脉动有力,指下三部累累如珠,兼有滑数之象。虚证常见泄利、虚劳、亡精、失血,是病久体虚,阴阳不调,气血乖戾而见脉动无力,根据阴阳虚损情况不同,或见于关上如豆,厥厥动摇,或阳气虚衰,阴寒内迫,脉来如麻促而律不齐,是为危象。

《脉经》载:“其人病,仲夏得之,桃花落而死。”周学海阐发其义说:“乃有如动之脉,指下散断,圆坚有形无力,此真阳已熄,阴气凝结,而大气不能按续,如心脉之如循薏苡,如麻豆击手,按之盖躁疾,非心阳散歇而不返者乎!日:‘左脉偏动,从寸至关,关至尺,处处动摇,各异不同,其病仲夏得之,是心气不扬也。’若早为善治,桃花落,阳气伸,当不至死矣。”

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张石顽认为:“是指人迎气口言,然多有阴虚发热之脉,动于尺内,阳虚自汗之脉,动于寸口者。”李中梓谓:“仲景云阳动则汗出,分明指左寸之心,汗为心之液,右寸之肺,主皮毛而司腠理,故汗出也。又日阴动则发热,分明指左尺晃动,为肾水不足,右尺晃动,为相火虚炎,故发热也。”周学海谓:“阴阳以二气言,二气俱盛而不和,则争而相激矣,故脉为之动也……今两强相搏,阴侵于阳,则阳气起而拒之,于是阳脉动而汗出矣。汗阴液也,阳气迫而外泄也,阳侵于阴,则阴气起而拒之,于是阴脉动而发热矣。热,阳气也,阴气逼而外越也,阴脉阳脉,尺寸浮沉皆是也。”以上三解,以李中梓所述较为贴切。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湖南健康(湘120)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