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中醫臨床看診
中医 2021-04-13 16:48老中医www.xiang120.com
上一次我们讨论到「搜集数据」、「模式识别」、「中医病理」三个层面重复地交互探讨,才能大幅提高诊断的深度及准确度,也才是「辨证」真正的意义。
,这个时候的「诊断」,其实并不一定是「事实」,而是医生做的「假设」,认为病人病理上的问题「应该」在哪里,因而会导致病人的各种症状。既然是「假设」,就有「可信度」的问题,一般单纯、医生比较熟悉的小病,诊断的可信度可能比较高,复杂、医生少见的问题,诊断的可信度可能比较低,这一点医生自己要诚实面对,诊断可信度高的病例,或许可以单刀直入,诊断可信度低的病例,就得小心迂回前进。关于这一点,我们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整体评估」。
病人可能有几个病因,而导致病人的各种症状。不同的病因,轻重缓急不一样,病人客观与主观上对每个病症的容忍度不一样,医生对每个病因判断的可信度也不一样。譬如,病人可能是癌症末期,情况还算稳定,十天没有排便,那我们是不是该先帮助病人排便?病人是不是受得了攻便的药?或者,病人可能心脏衰竭、心跳走走停停,也是十天没有排便,那么攻便会不会引起更大的问题?不攻便会不会让心脏衰竭更严重?每一个病例都不一样,都得个案分别讨论,无法一概而论,,这个「整体评估」的步骤,临床经验的累积是主要关键。不过,有些基本的准则,譬如,如果病人有好几个不同的病因,不要期待一次全部解决,想一次解决好几个不同的病因,往往一个也治不好。又譬如,面对急症重症时,即使医生对自己诊断很有把握,也得非常小心,因为病情没有什么空间容忍错误。治疗急症重症时,医生要有高度的危机感,除了主要治疗的方向外,心里必须有备案(contingency plan),如果病情发展和预测的不同,急转而下时,知道该如何快速稳定住局面。,治疗急症重症时,小心归小心,是不能手软的,该使用重药时就得使用,因为医生是在和病情赛跑,错过了时机,再厉害的医术也无法挽救病人。
如果读者看到这里,觉得临床看诊很困难,那么真实情况会更困难。为什么?因为有其它许多现实因素,绑手绑脚,有时会让医生觉得非常可惜,有时会让医生哭笑不得。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是最常被大家拿出来讨论的,举个例子,我有位高血压的病人,坚持每天喝六杯咖啡、抽一包烟,怎么样都不肯改,还问我为什么服用中药时血压正常,一停止服用中药,血压没两个月又飘高了?这个我想我不需要解释,稍稍有点常识的人大概都可以替我回答。
而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大家早就知道,中医认为生理和心理是连结的、互动的,这个层面的心理因素,本来就应该包含在「搜集数据」、「模式识别」、「中医病理」交替探讨的「审因」步骤里面,这里所指的心理因素是更加延伸的病人心理层面。譬如,病人自己以为懂中医,治疗期间还自己加加减减,偷偷服用网络上的偏方秘方,或者觉得药方「开对的话」,服用起来就应该舒舒服服,好像吃八宝粥一样,你越和他解释治病并非如此,他就越疑神疑鬼。像这样的故事,只要是执业过几年的医生,都可以举出一堆例子。怎么办?医生可以选择不治疗这样的病人,,如果你还是愿意帮助这样的病人,治病的第一步是想办法让病人信服你,譬如先挑一个病人很在意却不难处理的病症来下手,这个病症本来可能根本排不上优先处理的名单,,一旦你很快帮病人解决,病人对你的信赖度就会大增,之后的治疗会容易许多。反过来说,也有许多病人把医生当成「神医」,心里有非常不切实际的期待,好像看到你病就会马上好似的,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高兴,因为不切实际的期待很快就会变成失望,一旦病人觉得「神医」都救不了他,很快就会放弃希望、任随病情恶化,治疗起来更加困难。换句话说,适度调整病人的期待,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很多其它的心理因素,我们不在这里一一讨论,等你执业看诊数年后,你自然心领神会。
两个常需要考虑的现实条件是病人家属的意见,以及病人已经做过的、目前正在进行的、短期内会去做的西医治疗。譬如,治疗癌症末期的老先生、老太太时,常常会遇到病人家属之间有非常对立的想法,哥哥说爸爸应该靠中医延长生命、活得有尊严,妹妹坚持要爸爸去开刀、化疗、放疗,吵得连爸爸过世后十年都彼此不见面。或许你会觉得,病人自己相信中医就来看中医,病人自己不相信中医就不要来看中医,其实,真实诊疗的背后,不是那么单纯、那么容易一分为二的。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人生的抉择」,读者可以去看看,真实的世界常常是灰色地带。而中西医合并治疗的问题、中西医治疗的冲突等等,也存在这个灰色地带里,或许你可以警告病人,再吃一颗西药你就不再看他了,,这不一定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至少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适用。譬如,服用十几年安眠药的病人来找你帮忙,每天睡觉前「服用安眠药」这个动作本身就对病人有很大的影响,即使服用的安眠药本身根本没有效用,少了这个「服用安眠药」的动作就可以让病人紧张到失控,你要他马上停止服用安眠药,其实是自找麻烦,让你的治疗更加困难,不如告诉病人暂时继续服用安眠药,观察服用中药后,是不是起床时本来那种「好像没有睡」的感觉减轻、白天精神变好,让病人知道中药帮助他睡眠质量变好,等病人对安眠药的依赖性逐渐移转到中药上,再让病人递减安眠药的剂量,整个治疗的时间可能会短许多。,也有许多病例,得对病人当头棒喝,让他们知道中西医合并治疗只会让病情更糟糕。,不同的病人、不同的家属、不同的疾病、不同的西医治疗,都需要不同的方式来处理。
从「搜集数据」、「模式识别」、「中医病理」开始,经过「整体评估」,再经过「现实条件」的制约,我们才能从「辨证」到「论治」的阶段,考虑实质上治疗的策略,决定该如何一步一步的帮助病人,每一步该使用什么药方,或者使用针灸、外治疗法,还是其它治疗方法。这个连贯性、学习方法,以及常看到「学习误区」,我们下次继续接着讨论,不过,在这篇文章结束前,我还要再讨论两点:
(1)读者大概会觉得这次的讨论和上次很不一样,上次都在讨论「 学习中医知识 」,这次怎么好像都在讨论「 临床治疗遇到的问题 」。或许,有些读者甚至会觉得只要把中医知识学精,剩下的那些临床问题没什么大不了。错了,临床医生超过一大半的时间及精力,其实是花在这次讨论的范围里,而临床治疗的成败也往往落在这个范畴,中医知识的深入理解,是必要的(necessary),单单中医知识不是足够的(sufficent)。这就好像高科技公司的科技创新,重要性只占公司成败的15%,没有了正确的策略、运营等等,一切都是空虚的。这也是为什么我把文章的标题定为「 如何学习中医临床看诊 」,并非「 如何学习中医知识 」,而且,即使你只想「 研究中医 」,不想当「 临床中医师 」,「 每个病人都是医生的老师 」,没有了这些「 老师 」,少了真实临床治疗的反馈,那你的中医研究还真的如许多人对中医的看法一样:虚无飘渺、纸上谈兵。所以,即使你很不想面对这些临床治疗上「 繁琐的杂事 」,你还是得认真面对,一步一步走过来。
(2)这篇文章一开始,我说即使经过「搜集数据」、「模式识别」、「中医病理」三个层面重复地交互探讨,我们的「 诊断 」并不一定是「 事实 」,而是我们做的「 假设 」。病人接受实质治疗后,我们得重新回到「 搜集资料 」的步骤,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从前后差异来探讨我们的「 假设 」是否正确,至少是不是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是不是需要修正,怎么样修正。然后,再经过同样的步骤,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是否和上一次预设的一样,还是得调整等等。这个「 反馈过程 」中的「 变因 」非常多,许多也不一定是我们能控制的,从天气变化、病人生活动态改变,到每一味中药的质量及剂量等等,当反馈和我们本来猜想的不一样时,不一定是我们的「 假设 」有错,「 守方或改方 」是一个很费脑力的问题,医生得仔细思考每一个环节,甚至刻意设计一些反馈机制。譬如,有时候我开药方时,会故意多放或少放几味药,有时也会故意把某味药剂量加大或减少,为了不是这一周的病情改善,而是为了探测病人身体的反应,让我多一些证据来判断问题的症结所在。
医学,一半是科学,另一半是艺术,而以临床疗效而言,艺术那一半可能更重要。句话本来是针对西医讲的,我想中医更是如此。
上一篇:有6种病最适合看中医,下次别再乱投医了!
下一篇:临床医学检测及中医诊断
中医药
- 骨刺中医治疗方法 骨刺中医辩证中药方
-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 肺部有结节吃什么中药好 肺部有结节吃什么中药好一点
- 黄皮肤中药乳膏 黄皮肤中药乳膏治什么
- 超细中药小型磨粉机 超细中药小型磨粉机家用
- 肺部结节中医调理 肺部结节中医叫什么病
- 喝中药的正确方法 怎么查中药方子的作用
- 驱虫的中药有哪些 驱虫药的中药
- 男科中医院医院哪个好 那方面不行看中医还是男科
- 结节甲状腺中医治疗 甲状腺结节中医治疗怎么样
- 肺小结节中药能治愈吗 肺小结节吃中药能消除吗
- 对肺最好一味中药 吃什么可以杀死肺部肿瘤
- 吃中药能喝茶吗 吃中药能喝牛奶吗
- 老中医李雪妮排阴毒 老中医用嘴排阴毒小雨
- 两味中药消除肾囊肿 民间偏方两味中药消除肾囊肿
- 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导师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