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里的“好脂肪”真的好么?
2008年底,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其中一个是“棕色脂肪”的工作过程。国内一些媒体转译的内容如下:“好的”棕色脂肪可以燃烧“坏的”白色脂肪,为身体产生热量,甚至可以将“好脂肪”转变为肌肉。
这条消息让身为肥胖人士的我不禁欢呼雀跃,可以毫不费力地减掉自己这身膘一直是我的梦想,只不过网上的资料太简单,为了我、为了和我一样深受肥胖之苦的读者朋友,还是找专家详细了解一下。
“好脂肪”之说,缘于误解
“在医学专业领域,没有‘好脂肪’,‘坏脂肪’的说法。而且,《科学》杂志评选出的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的英文原稿里面也从未这样说过。”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与病理生理系徐国恒教授说。
至于大众所谓“好脂肪”,“坏脂肪”的说法,徐国恒教授解释,在医学领域,脂肪是指一种组织学概念,是构成哺乳类生物体的组织类型之一,由脂肪细胞构成。脂肪组织分为两类: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它们只是功能不同,没有好坏之分。
“烧掉脂肪”,确有其事
没有好坏之分?不是说它可以燃烧“坏的”白色脂肪么?我还期待它能在我身体里大显身手,可徐国恒教授的话给我泼了一盆冷水:“成年人体内几乎没有成型的棕色脂肪组织!胎儿和新生儿含有棕色脂肪组织,主要分布于颈部、腋窝、肾脏和肾上腺的周围。,在出生后数月到一年内人类的棕色脂肪组织很快消退。”
“但棕色脂肪组织的确可以直接‘烧掉’脂肪。”徐教授笑着说,棕色脂肪细胞只有很低的ATP酶活性,甘油三酯在线粒体内氧化代谢产生的能量,只能以热能的方式直接释放,而不形成含高能磷酸键的通用能量货币ATP。而白色脂肪细胞却将机体暂时用不完的糖类、脂类、甚至包括蛋白质类能量供应物质转化为甘油三酯储存起来,以备后用,让你越来越胖。
不过,长期生活在寒冷环境下的人,以及某些体内产生过多肾上腺素的病人,体内会产生少量的棕色脂肪细胞。近来还发现,正常人的白色脂肪组织中可能含有少量棕色脂肪细胞。和人不同,鼠类动物终生都有棕色和白色脂肪。
看来,要想让我体内的棕色脂肪发挥作用,我得去南极呆一段时间或者变成一只小白鼠,这我都不喜欢,我还是暂时胖着吧!
棕色脂肪,与肌肉更“亲”
和烧掉白色脂肪一样,棕色脂肪细胞能转变成肌肉细胞,让不少的人对棕色脂肪啧啧称奇,也对其充满期待。
,徐国恒教授却告诉记者,在原始的论文里只是说缺乏PRDM16时,原本该分化成棕色脂肪的细胞却呈现肌肉细胞的特征,而没有提到成熟的棕色脂肪细胞可以转化成肌肉细胞。他解释,PRDM16是细胞里的一种蛋白质,PRDM16刺激棕色脂肪的分化,然后维持棕色脂肪细胞的形态,但目前还不清楚这种蛋白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研究人员认为:棕色脂肪细胞和肌肉细胞来自共同的祖先细胞。”徐国恒说,“这是这项研究最大的意义所在,它打破了科学界长期以来的思维认识:白色脂肪细胞和棕色脂肪细胞来自相同的祖先细胞。而这项研究发现,从亲缘关系上,棕色脂肪细胞与肌肉细胞更亲,与白色脂肪细胞反而没有原来想象的近。这在发育生物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才是这项研究被评上《科学》2008年度十大新闻的理由,而不是所谓的‘好脂肪’之说。”
徐教授毫不客气地批评国内一些媒体说,国内转译过来的新闻,过度渲染“好脂肪”和“坏脂肪”及其减肥前景,基本上忽视了该项研究的本来意义。
《科学》杂志只是在新闻稿的部分,对这一发现的前景提出了展望,认为这一研究将来可能会为治疗肥胖症提供新方法。例如激发体内存在的棕色细胞燃烧脂肪。这从科学原理上讲没有什么问题,但其要用于肥胖治疗却依然很遥远。
用它减肥,还遥不可及
那么未来有没有可能将身体的白色脂肪都换成棕色脂肪?这样机体将会把脂肪直接燃烧掉,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这对我们这些肥胖者来说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可以大吃大喝却不用担心肥胖!我正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中,徐国恒却说,如果真是这样,吃下去的脂类都不受节制转化为热量释放出来,人的全身体温可能会明显而且持续地升高,后果难料。另一方面,鼠类动物体内终生都有很多棕色脂肪存在,但如果喂养过量的食物,仍然不能阻止肥胖。更重要的是,只有棕色脂肪而没有白色脂肪的人,将难以在体内储备足够的甘油三酯等能量物质,以备餐间、夜间、饥饿和运动之需,会面临更严重的生存问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常翠青也说,肥胖是各种各样的因素参与形成的,甚至和基因相关,但最根本的问题是: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减肥的关键是控制饮食。
“肥胖是一个与饮食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考虑到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背景,在中国对肥胖问题的关注要点应该在于全民教育和预防控制,即合理健康控制饮食和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期望既能大吃大喝少活动,又不发生肥胖,是难以实现的,那一天不会到来。”徐国恒说。
看来想减肥的我,明天还得早起,最好少吃点东西,从家里跑步到报社。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省了车费,还能减掉我身上的肥肉,真是一举三得!嗯,明天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