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止咳
咳嗽,作为上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是机体为阻止有害物质深入呼吸道而发生的保护性反应。轻微的咳嗽并不需要用药,但当咳嗽频繁、剧烈,影响到日常生活时,就需要考虑使用止咳药了。那么,哪些中药在止咳方面表现出色呢?让我们一同探究。
哪几味中药止咳效果好?
1. 橘梗:具有抗炎作用,能有效治疗咽喉肿痛、伤风咳嗽以及呼吸道炎症,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2. 甘草: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等灌胃给药,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小鼠咳嗽有镇咳作用,同时能促进咽部及支气管粘膜分泌,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3. 川贝: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及结核所致的咳嗽,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后的持续咳嗽、咳痰不利者。
4. 百部:其生物碱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咳嗽反射,具有镇咳作用。
5. 紫苑:内含紫菀皂甙等,药理试验证明其有镇咳祛痰作用,并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6. 葶苈子:具有下气行水的作用,适用于肺壅喘息、痰饮咳嗽等症状。
7. 杏仁:含有苦杏仁苷,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从而达到镇咳、平喘的效果。
常用的止咳中药有哪些种类?
梨膏类止咳药:适用于阴虚咳嗽,主要成分是梨、麦冬等润燥生津的中药。但寒咳较多者应避免使用。
杏仁止咳糖浆:由杏仁、桔梗等组成,适用于风寒咳嗽。对于热性咳嗽则不宜。
牛黄蛇胆川贝液:适用于热性咳嗽,由人工牛黄、蛇胆汁等药物组成。
强力枇杷露:适用于久咳不止、干咳无痰者,其中壳具有较强的收敛止咳作用。
止咳用中药还是西药好?
西药中,镇咳和祛痰药物是不同的。镇咳药仅适用于干咳无痰患者,包括中枢性和周围性镇咳药。中枢性镇咳药虽然效果立竿见影,但可能产生成瘾性,不可擅自服用。对于多痰患者,需选用祛痰止咳药。恶心性祛痰药和黏液溶解药是常用的祛痰西药。中药(中成药)大多同时含有镇咳祛痰功效,其优势在于药性温和,从病源入手根除疾病,但治疗周期较长,疗效较西药而言可能不那么显著。特别提醒,儿童不会咳痰时,应慎用含有镇咳成分的中成药,以防痰无法排出引发进一步感染。
选择中药还是西药止咳,应根据个人病情、体质以及药物的适应症来决定。在用药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服用中药止咳的注意事项与各类咳嗽对应的中药选择
许多人在面对咳嗽时,常常存在一些误区。作为中医专家,我为大家解析了关于服用中药止咳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各类咳嗽对应的中药选择。
服用中药止咳的误区与注意事项:
误区一:只要是咳嗽,就使用止咳药。许多人误以为只要服用了止咳药,咳嗽就会立刻停止。实际上,轻度干咳或痰量很少的患者,可选用复方甘草合剂等止咳药。但剧烈干咳、咳嗽频繁、影响睡眠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枢止咳药,如可待因等。但请注意,并非所有咳嗽都需要止咳药。例如,当咳嗽伴有痰液增多、颜色变黄时,往往表明呼吸道炎症加重,此时应选用祛痰药,必要时还需使用抗生素。
误区二:同时服用多种咳嗽药能更快康复。一些人自我服用止咳药后,认为同时服用几种止咳药会更快见效。其实,不同商品名的止咳药往往配方相似,无需服用多种。若同时服用多种止咳药,某一种有效成分的摄入量可能超过安全范围,引发不良反应。在服用复方止咳祛痰药时,要注意药物的叠加作用。
各类咳嗽对应的中药选择:
1. 肺阴亏耗型咳嗽:对于这类咳嗽,患者往往因过量食用添加了大量香料的重口味食物而导致。咳声短促,少量白色黏痰,伴有口干舌燥、睡眠质量不佳等表现。百合固金丸是良药,具有养阴、润肺的作用。
2. 痰湿蕴肺型咳嗽:对于形体较胖、嗜食膏粱厚味的人,易引发此类型咳嗽。咳声重浊,痰多、黏腻,呈白色或灰白色。治疗上,橘红丸可起到燥湿健脾的作用。
3. 痰热郁肺型咳嗽:长期吸烟的人多为这种类型。咳声多短促,痰多且黏稠,不易咯出。二母宁嗽丸治疗效果较好,有清肺热、化痰、止咳的功用。
面对咳嗽,我们要明确其类型并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也要避免走入上述误区,正确、合理地使用中药止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