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专家:转基因食品现在很安全
食用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吗?菌群超标就一定是危险的吗?食品添加剂到底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这些问题困扰也不少朋友,也同样困扰着小编。让我们来看看专家是如何解读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的。
热词1:福喜事件
福喜事件发生于2014年7月20日,源于上海东方卫视播放的一则深度调查的“卧底”新闻,通过隐蔽的摄像头,观众看到了过期牛排与污染牛肉饼在加工环节被照常使用,这一事件的涉事企业就是美国福喜集团(OSI)上海分公司。
专家解读:检验合格也救不了福喜
王守伟(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肉类加工工程技 主任、国家肉类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福喜事件是一起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食品安全事件。“福喜事件”对福喜集团本身和其下游企业所造成的损失也许是可以计算的,对消费者消费信心的打击可能是无法估量的。
事件一出,就有人为福喜喊冤,按照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所涵盖的项目检测福喜使用的过期肉,结果都是合格的。王守伟表示,“即便是“检验合格”了,也救不了福喜。检验项目是有限的,不能涵盖食品安全管控全。”还有人在质疑,目前没有生鲜肉保质期的国家标准,那拿什么来规范企业呢?王守伟指出,尽管国家没有针对于生鲜肉保质期的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国家标准是基础标准,企业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产品合格与否,是按照企业标准判定的。”
热词2:转基因
网络曾一度流传有关“转基因食品会导致疾病”、“转基因食品会破坏免疫系统”以及“转基因食品致癌”等话题,引发了网友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专家解读: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黄大昉(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农业生物新品种培育”监督评估组成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从全球范围看,转基因作物及转基因食品的大规模应用已有近20年历史,由于实行了十分严格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迄今未发生确有科学证据、并为权威科学部门证实的食用安全性问题。所谓“转基因食品安全”与其它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产生的现实危害有本质的不同。
“大量实践证明,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是可以有效控制的,依法批准种植或进口的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的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黄大昉这样说。
面对目前的种种传闻和疑问黄大昉也给出了明确的答复。
疑问一:吃了转基因食品会破坏免疫系统吗?答:目前尚未科学可靠的实验结果可以证明。
疑问二:传闻转基因迪卡玉米会导致大学生精子异常,是真的吗?答:此为典型的网络传言。
疑问三:传闻现代疾病发病率上升源于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应用,这个可信吗?答:不可信,有人曾拿出相关证据证明,该证据无科学根据。
疑问四:转基因作物会使动物致癌吗?答:目前有相关的实验结论证明,转基因作物会使动物致癌,实验设计上、实施上和分析上缺少关键细节。没有这些关键细节,就不足以鉴别试验效果和得出致癌率结论。
热词3:微生物污染
纵观全球2014年的食品安全事件,从丹麦问题香肠致死、恒天然奶油污染到台湾咖啡检出棕曲霉毒素A,再到国家食药总局通报了肉制品和饮用桶装水中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情况,可以看出食品中微生物污染问题依然存在并将长期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专家解读:不宜过度关注菌落总数指标
刘秀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顾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
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解析的38个国内外食品安全热点中,微生物被列为第一热点。刘秀梅认为,丹麦香肠事件虽然在国内没有引起大的舆论压力,但国内生产、加工、经营这些高危食品的企业应该了解这个风险,通常会使用适宜杀菌的方法,保护即食食品的安全。而台湾的咖啡中检出棕曲霉毒素则是一起误导事件,台湾食药署已经澄清,消费者按照正常情况下食用不会导致健康危害。
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2014年度第二阶段19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抽检信息”中,饮用桶装水微生物污染问题突出,包括乐百氏、娃哈哈等桶装水的菌落总数不合格。对此,刘秀梅指出不宜过度关注菌落总数指标,实际上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与人的健康、疾病无直接相关,这和致病菌的危害性不一样。
她建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在食品安全标准实施过程中,逐步将微生物指标的监测重点,由指示菌变成致病菌,清晰地指明微生物安全风险的控制方向。消费者也应该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比如说不买、不随意宰杀活禽,冰箱内的冷冻冷藏食物应该分开,不在洗菜池中洗生禽肉等等。
热词4:台湾馊水油(地沟油)
9月4日,查出台湾知名厂商强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向郭某采购劣质食用油,进而再混制成“全统香猪油”贩售。9月7日下午4点半,台湾食品药物管理署公布地沟油事件处理最新进度时表示,被强冠问题油波及的下游厂商已增加为971家,制成问题产品也由6日公布的110项增至136项。
专家解读:防范应以现场监督检查为主
王兴国(全国粮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江南大学教授)
目前地沟油对人体的健康危害还没有定论,对消费者产生的心理危害和对社会秩序的不良影响不能忽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征求意见稿)仍然将废弃油脂列入“黑名单”。
由于地沟油来源多样,成分复杂,加工工艺和勾兑方式差异等原因,导致地沟油中含有的成分有很大不确定性,而且差异性极大。,由于地沟油经过精炼以后,各项理化指标也可以达到可食用标准,这也是很多企业冒险使用劣质原料的原因。
防范地沟油不能完全依赖检测方法,王兴国建议应以现场监督检查为主,加强废弃油脂的源头管理,截断废弃油脂流入食品生产或消费环节的通路。真正落实并执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以及尽早研究地沟油作为工业燃料用油的相关政策。
热词5:食品添加剂
2014年,赛百味“鞋底面包”激发了公众对于“偶氮甲酰胺”的热议,还有央视曝光鱼肝油的问题以及有关儿童牛奶中食品添加剂问题、白酒中的甜蜜素等一系列问题,使得食品添加剂受到关注。
专家解读:食品添加剂是品安全问题的“替罪羊”
孙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现代社会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更加突出。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食品,包括油盐酱醋等,都离 生活中的大部分食品,包括油盐酱醋等,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不仅不是罪不可恕,事实上食品添加剂还有很多益处。孙宝国指出,一些食品添加剂能满足人们对食品营养和安全的特殊需求,如婴幼儿配方奶粉就是因为添加了维生素、矿物质、β-胡萝卜素、叶黄素等食品添加剂才使得其营养更接近母乳。“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可以有助于解决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如可以通过食品添加剂在米制品加工过程中将“镉大米”中的大部分镉除去。”
孙宝国强调,食品添加剂在中国已经被妖魔化了,一些人谈添色变,主要原因是错把非法添加物当成了食品添加剂。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等都是食品违法添加物,不是食品添加剂。
热词6: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
2014年6月中旬大量报道称高档婴幼儿配方奶粉含40种以上食品添加剂,也使得这一产业的神经时刻绷紧,信用危机犹存。
专家解读:最大问题是对国产奶粉没有信心
任发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质量是可以信赖的,任发政指出,中国现行产品标准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之一,企业近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的产业升级,实现了从原料到产品的全部自动化生产,奶粉的配方符合东方人的特征,质量与进口奶粉没有明显差异。根据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监督抽检结果,婴幼儿配方奶粉未发现不合格样品。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在市场随机抽样检验,结果显示主流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均合格。
我国国产奶粉产业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比如,我国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原辅料大多依靠进口,婴幼儿基础营养研究相对缺乏,消费者对国内品牌的信心仍待提升。
针对产业矛盾,任发政给出如下几点建议:继续加强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安全管控工作,建立质量安全授权、生产经营者赔偿和追责、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和网络销售监管制度加强国内品牌宣传与教育,提升消费者国内品牌信心发挥消费者、学/协会、媒体等监督作用,促进乳粉产业健康发展。
热词7:毒豆芽
从2014年伊始到年末,毒豆芽的查处新闻一直都没有停歇过。不断有“毒豆芽”加工黑作坊的新闻被曝出,据南方周末报道:“在过去的2014年,全国审理的豆芽案件数量超过700个,被判刑人数近千人,且有扩大化趋势。”
专家解读:即使安全,管理部门不让用就不能用
钟凯(副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主任)
毒豆芽事件的核心就是AB粉(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钠),膨大剂,乙烯等化学试剂。从目前来看,将这些化学试剂直接定为有毒有害物质,科学证据不够充分。不过,是否违法和是否有害健康,这是两码事。即使是安全的,只要管理部门不允许使用,那就不能用,这是生产经营者必须遵守的底线。但打击违法行为,也不宜上纲上线。
热词8:铝超标
2014年,不断有媒体报道食品中含铝添加剂铝残留超标的问题,报道称食品中的铝可能导致老年痴呆,以及部分报道中使用“致癌物铝”等字眼,引起消费者对食品中的铝问题高度关注,公众对铝对健康影响风险的认识有 些被放大。
专家解读:铝超标不一定会影响身体健康
李宁(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
在食品生产和餐饮环节,可能存在一些食品生产企业或个体户超范围、超量滥用含铝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但李宁指出,消费者对待铝对健康的影响应有正确的认识:,JECFA (WHO/FA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认为从食物中吃进去的铝不太可能增加患老年性痴呆的风险。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为铝元素不是人类致癌物。,铝虽然具有毒性,但并不是只要摄入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这不仅取决于食品中铝的含量,还与食用这些含铝食品的数量以及食用时间长短密切相关。
根据JECFA制定了铝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一个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周吃进去的铝只要不高于120毫克,就不会引起健康损害。如果消费者吃进去的铝只是偶尔超过这个量,并非持续超出该水平,也不会影响健康。14岁以下儿童以及一些经常食用铝含量较高食物的消费者,有一定的健康风险。馒头、油条和面条等面制品及膨化食品是铝摄入的主要来源。
“公众自身应保持均衡饮食,这可以避免因偏食而导致摄入过多的铝。”李宁如是说。
热词9:大连海参——抗生素
2014年9月,央视曝光 大连养殖户大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养海参”事件,报道称渤海湾海参养殖户为提高海参幼苗成活率,防止生病,会在参苗池里添加大量药物。
专家解读:正确使用抗生素海参是安全的
陈峰(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食品与生物资源工程研究所所长)
央视报道的原意是指海参养殖业排放的污水,对海洋环境生态造成破坏和污染,却被很多其它媒体诠释为用大量抗生素养海参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陈锋指出,实际上国家对养殖业使用抗生素有严格规定,如能正确使用抗生素是安全的。
鉴于目前海参育苗多半是采用规模化生产,有可能出现“密度过大、水体污染、发生疾病”等情况。我国相关标准规定,在海参育苗阶段允许使用抗生素或用微生态制剂来进行预防和治疗。海参从参苗长到全参,通常在2-3年以上,这期间海参可以通过自身代谢,降低抗生素残留量。而且海参的体积在长到全参会增加100倍左右,即使有残留,在海参实际长成以后,也会被稀释到很低的程度。
热词10:食品掺假
从2014年食药总局公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查情况通报来看,仅次于微生物污染的第二大问题即为“食品掺假”问题。从沃尔玛的狐狸肉冒充驴肉到欧洲的马肉冒充牛肉,再到我国从蜂蜜制品中检测出甜蜜素的问题等,这一问题呈现出的,更多是一个道德问题,一个企业良知的问题。
专家解读:食品掺假属于“食品欺诈”
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实际上,食品掺假在多数情况之下,并不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是一种欺骗、是一种犯罪行为。陈君石表示,“在传统上所谓的食品安全事件,是要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哪怕有潜在的危害。”
“欧洲马肉事件,用马肉来冒充牛肉,吃马肉虽然不能构成任何的食品安全威胁,,由于马肉事件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所以所有的欧洲政策都把马肉食品当做食品安全事件来进行管理。”陈君石这样举例说。
目前专家对食品安全的定义已有所拓展,而不仅仅局限于对消费者的影响,,从政府角度来看,也充分认识到假冒伪劣问题的危害和严重性。陈君石表示,现在对于食品假冒伪劣的统一观点就是属于食品的欺诈,在国际上通用的名词叫"食品欺诈",这需要很多部门进行联合打击。
热词11:现代牧业
现代牧场的“病牛门”风波此起彼伏,11月11日,现代牧业宝鸡牧场遭到动物检疫部门和公安机关的调查,有4人为此被刑拘。11月20日,现代牧业宝鸡牧场被曝出,每年都有员工被查出染上人畜共患病布鲁氏菌病。“污染门”、“病牛门”、“围堵门”,现代牧业接连陷入“三重门”,一方面使现代牧业遭受了严重的舆论质疑,另一方面也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思考,“万头牧场”模式备受质疑。
专家解读:我国奶源已达世界先进标准
李胜利(国家现代牛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目前规模化牧场已成为我国奶牛养殖的主体,各种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奶牛养殖业和加工业,规模化、集约化牧场成为我国政府和产业界认可和支持的模式。李胜利指出,根据国家奶牛体系的数据,目前最好的奶源来自国内规模化牧场(乳脂率高于3.8%,乳蛋白率高于3.15%,体细胞数低于30万,细菌数低于20万,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标准)。
尽管我国现代牧业蓬勃发展,也要清楚的认识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他指出,万头牧场的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切忌没有土地而一味求大、求洋,一哄而上可能孕育着环境和防疫的风险。,规模化牧场建设和运营必须做到种养结合,配套好粪污处理设施和土地,通过粪污干湿分离、沼气处理、牛粪回垫奶牛卧床和生产有机肥等技术途径,实现粪污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循环利用。他还强调,万头牧场生产必须加强内控,做好奶牛疾病特别是重大传染性和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严格执行免疫、检疫制度和流程,杜绝重大疫病风险。
热词12:食品监管体制改革
2013年4月,国家食药总局正式挂牌成立,这一历史性的事件结束了我国食品安全长达多年“九龙治水”的局面,也摁下了中国食品监管体制改革的“启动键”,2014年,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也逐步到位。与此,基层食药部门改革现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013年4月,《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指导意见》要求省、市、县三级分别于2013年6月底、9月底和12月底前完成改革。
专家解读:实现了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分离
罗云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十八大后,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组建成立了统一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原有的分段监管体制转变为由农业部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领衔的两段式监管体制。部门数量的下降有利于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强化和落实监管责任,有利于形成整体合力,提高行政效能。
新体制明确由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等工作,从而使得风险评估与标准制定职能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开,实现了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分离,避免了过去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不合理局面。
参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关于“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和检验检测机构划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各省划转了相应的监管执法人员、编制和涉及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机构、人员、装备及经费,确保了新机构有足够力量和资源有效履行职责。
罗云波指出,长远来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仍然存在较大的改革空间,需要做好顶层设计,谋定而后动。近期应在监管职能、监管绩效和中央与地方监管职责划分等方面作出相应调研和调整,治庸提效,并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向纵深处发展。
美食大全
- 番茄红素的副作用 茄红素的功效与作用
- 丑橘的功效与作用 丑橘的功效与作用及营养价值
- 白茅根的作用 白茅根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
- 四种人不宜吃香砂养胃丸 那些人群不能吃香砂平胃丸
- 大虾的营养价值 生呛大虾的营养价值
- 沉香的作用与功效 马泥涝沉香的作用与功效
- 巴戟天的功效 巴戟天的功效与作用
- 便秘吃什么粗粮 便秘最好吃什么粗粮
- 冬季养生知识:冬季养生知识讲座
- 儿童春季养生食谱 儿童春季如何养生
- 番荔枝的营养价值 番荔枝的副作用
- 地菜煮鸡蛋的功效 地菜煮鸡蛋怎么做好吃
- 橙子的功效与作用 橙子的功效与作用上火还是下火
- 车厘子的功效和作用 车厘子是凉性还是热性
- 白醋洗脸的副作用 白醋洗脸的危害
- 阿胶固元膏的功效 阿胶固元膏的功效与注意事项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