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的突破口是建立完善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
近日“两会”上,医疗话题次第而出。先是数位医药卫生界全国政协委员声称“中国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引来一片批驳之声;再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秘书长吴明江说“公立医院90%的资金来自患者”,接着全国人大代表、解放军总医院教授李小鹰提出“培养大量全科医生才能真正缓解看病难”。
虽众说纷纭,查究起来,倒也相互关联。“看病贵、看病难”既源于政府投入不足、公立医院不“公”,亦在一定程度上缘于就医结构不合理,无论大病小患均到大医院就诊,“过度诊断”、“小病大治”也就应运而生,医患矛盾频发。而在大医院人满为患时,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却“门可罗雀”。按说,社区医院就在家门口,治疗及时,便于建立“健康档案”之类的“跟踪”服务,便捷之处,显而易见。
在众多国家,社区医院都是就医首选,“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手术在医院,护理在社区”已成医疗惯例。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基层卫生机构的就诊率达80%以上,不到20%的患者需转诊到中心医院或专科医院。在英国,平均每2000人就拥有一个社区全科医生。
相比之下,我国的社区医疗就相形见绌了。调查显示,仅有22.5%的人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而卫生部门的资料却表明,本来三级医院65%的门诊病人和77%的住院病人均可分流到社区卫生机构。于是有了大医院里“病人等医生”,社区医院里“医生等病人”的反差。究其原因,社区医院设备不足、就医条件差、人员资质水平有限、全科医生较少……不一而足。关键有两点:一是缺钱,二是缺人。
据卫生部的数据,2006年的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支出占18.1%,社会支出为32.6%,个人支出是49.3%。而在1980年,三者比例依次是36.2%、42.6%和21.2%。即便如此,医疗投入也是重大医院、轻小医院。数据显示,1998~2003年,各级财政对卫生投入的80%都集中在城市大医院。
大医院应该倚重专科医生,社区医院则仰仗全科医生,这是最佳配置状态。但据李小鹰的调查,我国基层卫生机构中全科医生严重缺乏,仅北京2007年的全科医生缺口就达35.4%。即使作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广州荔湾区,2008年尚有13.1%的缺口。
缺钱又缺人,谈何设备补充?就医信任感何来?焉能不“路很近,心很远”。,吴明江委员才语带批评地说“公立医院90%资金来自患者”,言下之意,财政投入太少。李小鹰也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大量全科医生”。
医改是项系统工程,切断“以药养医”、常见病处方药最高限价、建立基本药物目录……目前频出的医改举措固然可缓解“看病贵、看病难”,但若求治本之策、“长治久安”之计,还要在就医结构上下功夫。那就是建立完善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大对社区(在农村则为乡镇)医院的人力和财力投入,让社区医院和大医院“转诊”、联动,各司其职,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本就奇缺的医疗资源。有朝一日,社区医院吸纳了80%的患者,大医院还会“看病难”吗?
健康资讯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方法有哪些 5种治疗方法推荐
- 做仰卧起坐时要注意什么 分享仰卧起坐的技巧
- 韭菜子泡酒配方大全 三种韭菜籽泡酒配方
- 糖尿病头盖骨像掀起来似的疼
- 肾结石吃什么调理好得快
- 男性性功能健康吃什么食物 五种食物可保证性功能健康
- 睡眠质量很差怎么办 不妨看看你是否有这些坏习惯
- 康斯林朴圣一次吃几粒 康斯林朴圣的功效作用
- 妇科癌症有哪些症状
- 洁面慕斯的功效有哪些 洁面慕斯温和净颜不紧绷
- 胸部胀痛的原因有哪些 四种主要原因
- 鱼刺卡喉咙的紧急处理方法大全 应急小窍门
- 酒后小便混浊是怎么回事 泌尿专家为你解答
- 夏季洗澡怎么洗干净 五种洗澡不伤身的方法
- 支气管炎肺炎吃啥药好得快
- 祛除鱼尾纹用什么方法 推荐有效快速除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