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染性软疣的病原学是什么?

    感染人类的痘病毒有许多(见表)。引起本病的病毒系痘病毒科的一种DNA病毒,是人体最大的病原性病毒之一,大小约为300×200×100μm。电镜研究,病毒的形成与胞质有密切关系,胞质基质浓缩,并出现嗜酸性颗粒,集聚成大颗粒,称颗粒组合型病毒(初期型病毒)...

  • 传染性软疣有哪些临床表现?

    潜伏期1周至6个月。 典型损害为受感染局部表皮细胞增生形成的丘疹,直径2~8mm,单发或多发,圆形或半球形,有蜡样光泽,中心脐凹状,并含有干酪样栓塞物,丘疹呈肉色或粉红色。初期质地坚硬,成熟变软,可挤压出干酪样物。临床可分两个类型: ①儿童型:通...

  • 传染性软疣的临床特点 

    (1)以性传播者发病初起多局限于会阴、小腹、肛门、腹股沟、乳房等处,然后全身播散。 (2)皮损为米粒至豌豆大小的半球形丘疹,中心微凹,表面有蜡样光泽,呈灰白色或色。 (3)在软疣顶端中央挑破后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此称为“软疣小体”,这是本病的特征性...

  • 西医治疗传染性软疣的方法

    (1)1%的5-氟尿嘧啶溶液外用,每日2~3次,连用2周。用时以棉签蘸药液少许,直接点于疣体的顶端。 (2)70%苯酚酒精局部外用,用吸有药液的小针管,对准皮损逐个点药,点于疣体中央。一般一个疣体点2次即可,10天后皮损可自行脱落。 (3)酞丁安霜具有抗病毒的...

  • 中医的治疗传染性软疣的方法

    (1)酊。百部30g兑入75%的酒精100mL中浸泡1周后,用其液涂于疣体表面。每日2次,连用10天。 (2)40g,连壳打碎,然后装瓶加入80mL水,煮沸,取液40mL。用时以棉签点于疣体上。 (3)30g,30g,水煎洗浴患处。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4)马齿苋30g,10g,蜂房10g...

  • 传染性软疣流行病学

    为世界流行性疾病,本病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等儿童中发病率最高。在西方,本病发病率上升并与生殖器疱疹、梅毒和淋病的发病增多相平行。据Willcox报道,1971~1973年男性增加了29.6%女性增加了25.0%。我国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报道,本病主要常见于儿童。...

  • 传染性软疣简介 

    俗称“水猴子”,为病毒所致良性新生物,有轻度接触传染性,多发于儿童和青年。与文献的“鼠乳”相类似。 中医认为气血失和,腠理不密,复感外邪,凝聚肌肤是本病的发病原因。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病毒感染所致,属于痘病毒类,是一种大病毒,在普通显微镜下...

  • 传染性软疣的治疗与预防

    对及时有效的治疗在预防自身接种和相互传染是有益处的。有报告对于免疫力正常的个体,传染性软疣是一种自FE性疾病,典型的单个损害多在2个月内消退,如果不治疗整个病程通常可持续6—9个月,也有持续数年者。治疗既方便又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外科治疗或外使用物...

  • 传染性软疣病原学

    感染人类的痘病毒有许多(见表)。引起本病的病毒系痘病毒科的一种DNA病毒,是人体最大的病原性病毒之一,大小约为300×200×100μm。 电镜研究,病毒的形成与胞质有密切关系,胞质基质浓缩,并出现嗜酸性颗粒,集聚成大颗粒,称颗粒组合型病毒(初期型病毒...

  • 小儿传染性软疣

    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潜伏期约2~3周。初起为米粒大的半球形丘疹,以后逐渐增大至豌豆大,中心微凹如脐窝,表面有蜡样光泽,早期质地坚韧,后逐渐变软,呈灰白色或正常肤色。顶端挑破后,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称为软疣小体。损害数目多少不定,少者几个...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