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息肉

疾病百科 2021-11-11 16:00心身疾病www.xiang120.com

 老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用在发现疾病上面虽然有点不合适,但胃息肉这病就是这种情况。在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乳头状组织就是胃息肉。然而在早期没有什么明显症状,胃息肉往往是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手术的时候偶然发现的。

目前胃息肉的病因还不明确,在早期或者没有并发症的时候,一般没有临床症状。胃息肉往往发生在胃窦,也可能在胃体上部、贲门和胃底。病理上分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较高(30%到58.3%)。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能导致幽门梗阻,贲门附近的息肉可能导致吞咽困难,合并糜烂或者溃疡则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胃息肉首推内镜切除。和手术相比,内镜切除不需要麻醉,痛苦损伤小,也不需要住院,当然最重要的是内镜切除费用低啊。此外还有:
①抗Hp治疗:Hp就是幽门螺杆菌的缩写,是大部分胃病的元凶。数据显示,对于Hp阳性的增生性息肉患者,在成功去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其中有40%患者胃息肉完全消退了。
②手术治疗:要求是大于2厘米的无蒂或广基型息肉;息肉进行性增大患者;腺瘤性息肉伴异型增生、可疑癌变和癌变者。
注意,切除胃息肉也可能有并发症,不过只有百分之一的概率。主要是出血和穿孔。出血量较大表现为血便或者呕血,伴有头晕心慌,出冷汗甚至晕厥等情况;穿孔的患者会感到剧烈的腹痛腹胀,腹壁压痛和腹肌紧张,伴随着发热。不管是哪一种,都要及时诊治,以免产生严重后果。
胃息肉一般是良性,没有症状的话可以不需要治疗。增生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恶性病变,大家不必过于惊慌。但是,平时还是应该多注意。案例分享
35岁女性患者,长期腹部隐胀,经常拉肚子(腹泻),以前以为是消化不良,去药店买点药吃了症状能缓解,便一直没有重视,症状持续反复了五六年。
据了解,患者也曾想过要来医院做个胃镜检查,但潜意识认为做胃镜是要吃苦头的,便一拖再拖,病情越来越严重。
最近半个月,患者发现药店配的药吃了不管用了,连续多日的腹痛腹胀,让她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这才下定决心,来做个胃镜查明病因。
医生耐心询问了患者病史,充分了解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诉求后,安排了无痛胃镜检查。
谁知这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该患者虽然年纪还不到40岁,胃内却密密麻麻长满了大大小小的息肉,数量如此之多,让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看了,也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患者的胃镜报告
拿到胃镜报告后,患者感到十分不安,胃里怎么会长息肉?会不会癌变?需不需要切除呢?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胃息肉到底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胃息肉?
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黏膜表面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以及其他肿瘤等。医学上一般按息肉出现的部位给它命名,出现在胃壁上面的就叫胃息肉。
通俗的说,就是胃上面长了“肉疙瘩”,可以是一个独行侠占山为王,也可以是梁上108将,甚至是群魔乱舞。
它们有的天性未泯(良性息肉),有的丧尽天良。
胃息肉的种类
胃息肉大体可以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两大类。
①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约占胃息肉的10%-25%,好发于胃窦部位,多数为广肌无蒂的扁平腺瘤,组织学可进一步分为管状、绒毛状、管状绒毛状混合型三类,常伴有肠化和不同程度的异性增生。癌变率相对于其他型高可达40%左右,其中以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
所以对于这类型息肉,决不能姑息养奸,一经发现格杀勿论,并且要定期复查胃镜,只要它一露头就切,犹如剿匪务必要斩草除根。
②增生性息肉
大部分息肉属于这一种,一般不会癌变,但如果炎症反复刺激,可能带来消化道症状,也会有0.4%-1.76%的癌变几率。作为消化科医生,还是要提醒大家,如果增生性息肉大于2厘米,还是切除为好。
③胃底腺息肉
胃底腺息肉又叫Elster囊肿,分为散发性和家族性两种。
前者可能和长期用质子泵抑制剂(拉唑类药物)有关,是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标志之一,近年来有个别报道显示,该类息肉有个别癌变病例。
后者大约25%-41%会发生不典型增生,两者在内镜下难以区别。
④特殊的胃息肉(比较少见)
(1)错构瘤性息肉:多发于胃窦,常为单发,无恶变倾向。
(2)异位性息肉:多为良性。
(3)家族性的息肉:胃部多发于胃窦,约5%为腺瘤性;约50%-90%的患者存在于十二指肠腺瘤和腹壶部腺瘤,多为恶性。
息肉大多无症状
其实很多人长了息肉,自己压根不知道,因为大多数息肉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偶然胃镜检查发现的。
有的可能出现上腹部轻微疼痛或不适、恶心、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以及慢性腹泻的症状。
如果息肉表面糜烂、溃疡,可以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出血。
较大的息肉可以阻塞幽门或息肉样胃窦黏膜滑入十二指肠,则可出现幽门梗阻的症状。
为什么会长息肉?
尽管息肉发生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遗传:基因变异与胃息肉的形成息息相关,具体机制未明。
②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能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刺激胃上皮细胞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根除后息肉会缩小或消失。
③胆汁反流:十二指肠液含有胆酸、胰酶、反流入胃内,可损害胃粘膜,并引起胃黏膜的炎症性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同时大量反流液使胃内PH值增高,使得胃泌素增生,导致增生性息肉产生。
④抑酸药:长期服用抑酸药可导致胃泌素血症,可促进胃腺体囊扩张,形成胃息肉;胃底腺息肉多与服用该药密切相关,部分该类患者停用抑酸药后胃底腺息肉可消失。
⑤吸烟:可能与吸烟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有关,另一方面,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可结合DNA形成加合物,干扰细胞复制,影响DNA修复,使胃粘膜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诱发息肉形成。
⑥饮酒:可损伤胃粘膜,细菌繁殖增加,促进亚硝氨类致癌物质合成,从而增加胃息肉发生的风险。
⑦年龄性别:老年人比青年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罹患胃息肉。
胃息肉治疗很简单
①内镜治疗
经内镜切除是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内镜治疗息肉方法简便损伤下、费用低、多数为1次性治疗,少数需分次切除。
②内镜治疗方法
高频电凝切除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组织凝固、坏死而达到切除息肉的目的。
微波灼除法:适用于直径小于50 px的无蒂息肉,对较小息肉可1次性灼除,较大者则需多次治疗。
激光法:多用于宽蒂或无蒂息肉的治疗。
尼龙丝及橡皮圈结扎法:通过结扎息肉根部,使其缺血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氩离子凝固术:主要适用于广基无蒂,直径小于37.5 px者。
对于较大的息肉也可采取内镜下EMR或ESD切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
③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为:
主要用于内镜下无法保证切除彻底,或者已经发生浸润性恶变者。
大于50 px的无蒂或广基型息肉。
息肉进行性增大者。
病检为腺瘤性息肉伴异型增生、疑癌、已经癌变者。
 
上一篇:胃里长息肉 下一篇:胃息肉治疗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