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用药小心8种失误

疾病百科 2009-03-10 19:29心身疾病www.xiang120.com
 日常生活中,宝宝难免会生些小病,有的妈妈会根据以往经验,自行上药店为宝宝买些熟悉的药品服用,省去了上医院排队看病的麻烦。这种“小病不上医院”的做法,有时确实也能奏效,不过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大多数妈妈缺乏系统的医疗护理常识,对疾病的认识往往一知半解,自行上药店买药,有时会判断失误,发生买错药,吃错药的现象。从安全角度出发,不提倡妈妈自行上药店为宝宝买药,宝宝生病还是上医院诊治为妥。

  自行购药当心八种失误

  现在许多城市都开出了药品超市,实行开架销售,为病人买药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由于缺乏医生的指导,自行购药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失误。

  失误一 病情判断错误

  许多感染性疾病,如麻疹、幼儿急疹,流脑,病毒性心肌炎等,早期症状都酷似感冒,若识别不了,容易延误诊治。

  失误二 重叠用药

  常用感冒药中的泰诺、泰诺林,百服宁,必理通等药品均含有同一种解热镇痛药成分。如果重叠使用,会导致药物过量,容易产生造血抑制等不良反应。所以,在使用药品前一定要对药品的作用与成分仔细阅读。

  失误三 配伍不当

  有些药物单独使用时对宝宝可能是安全的,但混合使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用专业的术语来说,属配伍禁忌。

  如头孢曲松与钙剂同时注射,会导致死亡。部分抗菌素与钙剂或铁剂合用,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抗菌效果,因此,在服用抗菌素期间,应暂停服用钙、铁制剂。

  失误四 剂量错误

  药物的计量单位,如片剂,颗粒剂、散剂,栓剂等多以克(g),毫克(mg),微克(ug)为单位,溶液,糖浆,口服液等往往以毫升(ml)为单位。

  儿童的用药剂量并不像成人那么简单,只需按片来计算,由于宝宝的个体差异很大,药量必须按体重来计算,药品说明书有时会标注:每公斤体重多少毫克,或每公斤体重多少毫升,要准确换算,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自行购药就容易发生药量计算错误。

  有的妈妈治病心切,随意给宝宝加大剂量,也容易导致药物过量。

  失误五 使用频率不当

  不同的药物在体内吸收,分解和排除的速度不尽相同,每天服用的次数也不一样。如果不按规定的频率服用,疗效就会打折扣,或者引起药物过量。

  失误六 用药时机不当

  有些对症的药物只需在症状出现时使用,症状缓解时停用,不需要长期使用。

  退热药一般在体温超过39℃时服用,若持续热度不退,可以在4~6小时后重复用一次,热退后就不必再用了。

  有时为了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大多数药物如抗菌素等应当在饭后服用。但有些药物必须饭前空腹时服用,有利于减少或延缓食物对药物吸收和药理作用的影响,发挥药物的最佳功效,如思密达,乳酶生、多酶片等。

  失误七 疗程不足

  大多抗菌素在正规使用时,必须连续服用7天左右,若疗程不足,可能导致病情迁延或症状反复。

  失误八 误用成人药品

  许多成人可以使用的药品由于副作用较大,并非适用于宝宝。如氟哌酸用于婴儿可能会影响骨软骨的发育:氯霉素会导致灰婴综合征;庆大霉素会导致宝宝听力损害。若不了解这些药品的特性,随意给宝宝使用成人药品,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医生提醒

  为了慎重起见,妈妈买回药物后,先阅读一下药品说明书,不要急着给宝宝喂药,除非对药物的药性和剂量有十分的把握。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