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

击出性骨折是什么?症状有哪些?

骨科 2017-09-26 11:50骨科疾病www.xiang120.com

击出性骨折又称眶底爆折早在年Lang报道一例由于意思眶底骨折引起眼球陷没和复视的病例评价以后King(1944)又有报道Smith(1957)正式命名击出性骨折(blow-outfracture)。击出性骨折是当眼部被钝器击伤时眼球突然向后移位眶内压力剧增致使眶下壁或内壁薄弱处发生暴烈性骨折骨折片和眶内容(脂肪肌肉)陷入上颌窦或筛窦并常伴有血肿发生可见眼睑皮下淤血气肿眶下神经分布区麻木;眼球运动受限并出现复视等。下面和阳痿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吧。

病因病理

其发生机理如下:

(一)眶内压骤增学说眼前部受到钝器撞击,眶内组织向眶尖部挤压,眼内压急剧上升,压力传至眶壁,

致眶壁薄弱处发生骨折,可使眶内软组织如眶周围脂肪、下直肌和下斜肌疝上颌窦内,并被嵌顿。Cramer等(1965)根据外伤的轻重,将眶底骨折的伤情分为以下5种:

1、线型无骨折片移位。

2、天窗型移位的骨片常在内侧部保持连接,另一端突入上颌窦内,呈天窗状。

3、嵌板型肌折成为多数碎片,致眶底下坠如吊床状。

4、凿开型骨折片落入上颌窦内。

5、眶底全部脱离。

(二)眶壁屈曲学说1974年Fujino通过眼眶部力学模型实验提出此种学说,认为眶内压骤增不能立刻引起眶底骨折。作用于眶缘外力先使整个眶壁发生一过性变形屈曲,尔后造成骨折。影象诊断和眶内壁型骨折支持此种学说。作者认为,此学说实为眶内压骤增学说的延续,可以合二而一。

病理改变

眼底从内向外是向下倾斜,故眶底最低处位于其前外部3mm的凹陷中。在眶各壁的前后径中此处最短,平均为47mm。眶底大部由上颌骨眶板和颧骨眶面组成,约占眶底内外各半。尚有一小部分为腭骨眶突。

在上颌骨眶板与颧骨眶极之间为眶下沟,向后与眶下裂相联,向前构成眶下管,其外孔位于眶下缘下方约4mm处,有眶下神经和眶下动脉通过,故眶底骨折常发生颊部麻木。眶下沟接近眶下裂内侧1~3mm处骨壁最薄,为发生骨折的常见之处。

眼下直肌接近眶底,但至眶底前部则由眼下斜肌及眶内脂肪秘隔开,供给下直肌的神经由该肌中后1/3交界处进入其上部,故在多数眶底骨折病例中不易损伤下直肌神经,而只有下斜肌和下直肌受累。

眶内侧壁的筛骨纸样板最薄,为0.2~0.4mm,故眶底骨折常伴有眶内侧壁骨折。

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眼睑肿胀,皮下瘀血,结膜下出血,皮下气肿及眶内气肿。

2、复视为眼下直肌嵌顿于骨折缝隙所致。两眼向上看时出现此症,常于急性反应消退后出现。眼球向下移扫描检查位也是引起复视的原因之一。

3。眼球下移为眶内软组织坠入上颌窦内所致,用一线在眼前水平拉直,可看出伤侧瞳孔较健侧为低。

4、眼球陷没早期因眶内水肿、出血,仅呈眼球突出,伤后数日反应消退方出现眼球陷没。主要因为眶腔增大和眶内脂肪疝入上颌窦所致,与眶内脂肪感染坏死、球后粘连以及眼外肌瘢痕缩短等晚期病变,也有重要关系。

5、眼球运动受限常为眼球垂直轴运动受限,发生机理尚无定论。眶内压骤增学说认为是下直肌嵌顿于骨折部位所致。Koonreef(1982)根据解剖学研究认为,眼球运动障碍是因眼外肌周围结缔组织出血、肿胀,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而引起。Hammerschlag(1982)通过CT扫描分析发现,下直肌运动受限是因眶内容物脱出牵引肌肉使之扭曲而引起。

6、眶下神经分布区麻木为眶下神经损伤所致。麻木范围为下睑、颊部、处翼和上唇。此症也发生于眶下缘骨折,并非击出性骨折所特有。约有半数患者麻木可在一年内消退。

7、视力障碍发生率为20%~30%,原因有下列6种,须及时检查,作出诊断,抢球视力:

(1)角膜外伤,晚期可引起角膜白斑。

(2)虹膜破裂脱离,虹膜瘫痪,瞳孔散大、固定,晚期可引起青光眼。

(3)晶体脱位或半脱位,晚期可引起白内障。

(4)视网膜病变。

(5)视神经管骨折,视神经萎缩。

(6)眼球穿透伤,此伤为早期眶底修复的禁忌症,故应仔细检查,作出诊断,并予及时处理。

诊断鉴别

1、检查眼球上转运动,若患侧眼球不能向上转动,即可确定诊断。

2、眶缘触诊,有无阶梯状变形和移位。

3、眶下神经分布区麻木,有参考价值。

4、下直肌牵引试验结膜囊内表面麻醉,用眼科有齿钳从巩膜挟住下直肌肌腱,使眼球转动,如已被嵌顿,则眼球向上运动受限,可与健侧比较。

用镊子夹持下直肌腱膜,证明眼球旋上运动已恢复者为阴性。

5、X线片有重要诊断价值,摄鼻颏位、鼻额位及侧位片,可发现下列病变:①上颌窦顶部有不正常的软组织影。②可见眶内组织脱入上颌窦顶部,呈悬滴吊床样阴影。③有时可见血液和眶底骨片突入上颌窦中。④眶底骨质缺损。

6、眶部CT扫描轴位及冠状面CT扫描能清晰地显示骨折状态和眶内容物脱出程度,也可显示面部其他骨折,能为患者的伤情进行综合评价。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