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

骨质疏松早期如何诊断?治疗方法有哪些?

骨科 2017-09-25 14:52骨科疾病www.xiang120.com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下面和阳痿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吧。

病因

1、特发性(原发性)

幼年型成年型、经绝期、老年性。

2、继发性

①内分泌性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

②妊娠、哺乳。③营养性

蛋白质缺乏、维生素C、D缺乏、低钙饮食、酒精中毒等。④遗传性成骨不全染色体异常。⑤肝脏病。⑥肾脏病慢性肾炎血液透析。⑦药物皮质类固醇、抗癫痛药、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肝素等。⑧废用性全身性骨质疏松见于长期卧床、截瘫、太空飞行等;局部性的见于骨折后、Sudecks骨萎缩、伤后骨萎缩等。⑨胃肠性吸收不良胃切除。

⑩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ast-Cell病等。?其他原因骨质减少、短暂性或迁徙性骨质疏松。

临床表现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若压迫脊髓、马尾神经还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3、骨折

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早期诊断

1、定期检测骨密度

骨健康是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诊断骨质疏松是以检测骨矿密度或骨矿含量减少为依据,参考病史、骨代谢生化指标和有无骨折等综合分析。

一般女性40岁以后,男性45岁以后,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每年都应进行1~2次骨密度检查;并通过检测血清总碱性磷酸酶、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降钙素、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25羟维生素D3和1,25双羟维生素D3等评价骨代谢和骨转换的生化指标。

如果到60岁以后再做骨密度检查,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就太晚了,往往效果不太理想。而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早期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密度和骨强度,降低骨折的发生。

2、治疗不只是补钙

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骨质疏松,治疗都是以抑制骨吸收、促进骨生成、预防骨折发生为基本原则。钙剂的补充不能替代其他治疗方法,应在医生指导下按需补钙,避免滥用钙剂发生的副作用。

治疗方法

①饮食治疗:饮食治疗的关键是合理安排饮食结构。老年人要多食入一些含钙、磷、维生素及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以弥补体内与骨代谢有关的物质的不足。饮食治疗贵在长期、合理地调节饮食并持之以恒,短时间内暴饮暴食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

②药物治疗:针对老年性骨质疏松者体内代谢的异常,可以用药物进行调整。如老年性骨质疏松者存在着骨钙的丢失和某些维生素的缺乏,因而可以服用一定量的钙剂、维生素制剂,来补充体内的不足。

③激素治疗:严格地讲,激素治疗也属于药物治疗,但有其特殊性。老年性骨质疏松治疗所用的激素不同于常用的固醇类激素,而是性激素如雄激素、雌激素。性激素可刺激骨恪形成,减少骨质分解,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对于女性绝经后产生的骨质疏松,性激素的治疗更为重要和有效。

④体育治疗:体育治疗简称体疗,是通过体育活动,调节全身代谢状态,改善骨恪血液循环状况,增加外力对骨路的剌激,从而缓解骨质疏松。

⑤物理治疗:物理治疗简称理疗,是将电、光、声等现代化理疗仪器作用于人体及骨路之上,促进骨路的合成。主要包括超声波、超短波、磁疗、热疗等。

⑥心理治疗:心理治疗长期以来不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各种疾病包括骨质疏松的症状轻重与人的心理状态关系密切。心胸广阔、心情愉快、性格豁达者症状往往较轻,治疗效果也好;心胸狭窄、性格怪癖、心情压抑者症状常表现得较重,治疗效果也较差。,心理状态的调整日益受到重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