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者临床检查有九项 五种“伪装”可拆穿
重塑医疗诊断之旅:深入了解颈椎病的全方位检查
走进医院,当患者踏上诊断之旅,医生总会开启一系列详细的询问与检查。病史的挖掘与体格的勘探,如同解锁疾病的密码,每一环节都至关重要。让我们一同深入这一旅程,尤其聚焦于颈椎病的诊断环节。
病史是这次的先导。医生需要了解患者发病的经过、病情的变化以及过往的治疗历程,每一细节都可能成为诊断的关键线索。随后,体格勘探正式开启。医生依据病史线索,针对颈椎区域进行一系列细致的检查,为正确的诊断提供坚实依据。
以下是体格检查中颈椎检查的几个重点方面:
1. 椎旁或棘突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通常与病变的节段紧密相连。
2. 评估颈椎的活动范围,包括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不同类型的颈椎病在此类活动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如神经根型颈椎病颈部活动受限,而椎动脉型颈椎病则可能在某一方向活动时出现眩晕。
3. 进行椎间扎挤压试验,检查神经根是否出现疼痛或麻木。
4. 施行椎间扎分离试验,观察上肢疼痛麻木的情况是否因分离而有所变化。
5. 进行神经根牵拉试验,检验肢体是否出现麻木或放射痛。
除此之外,还有霍夫曼民征检查、旋颈试验、感觉障碍检查以及肌力检查等,每一检查都如同解锁密码的钥匙,逐渐揭示颈椎的健康状况。
颈椎病的症状多样且复杂,常常善于“伪装”,让人难以识破。例如:
视力下降:颈椎病可能导致间歇性视力模糊、眼睛胀痛、怕光流泪等,甚至可能出现视野缩小或视力锐减。若眼部症状未查出问题,建议排查颈椎问题。
高血压:有些高血压实际上是由颈椎病引发,也就是颈性高血压。当中下段颈椎错位时,可能引发血压突然变化,如起床或低头时血压升高。这类高血压无其他器质性病变,使用降压药物治疗可能无效,并常伴随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现象。
心绞痛或心律不齐:颈背神经根受颈椎骨刺刺激和压迫,可能引发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等心绞痛症状,以及心动过速或过缓。
深入理解了这些“伪装”症状,我们便能更好地认识颈椎病的真实面貌,从而做出更准确的诊断与治疗选择。让我们携手医生,共同揭开颈椎病的神秘面纱,迈向健康的明天。在医学的迷雾中,有时颈部症状轻微而心血管症状显著的患者会被误判。他们可能正经历着一场与冠心病的较量,但实际上,他们的疑似心绞痛症状可能是由于颈椎问题引发的。这类患者在长时间低头工作、突然扭头或甩头后,症状尤为明显。他们会感到颈部活动受限,颈椎部位有压痛感。为了揭开真相的面纱,这类患者需要进行颈部X光片检查,以揭示隐藏的颈椎问题。
我们还要警惕另一种伪装脑动脉硬化或小脑疾患。当颈椎出现增生性改变并压迫椎动脉,可能会导致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引发一时性的脑供血不足。患者在行走过程中,可能会因突然扭头而失去身体平衡,摔倒在地。这种摔倒伴随着剧烈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尽管这些症状与脑动脉硬化相似,但颈椎病患者的表现有所不同。他们会在颈部位置改变后迅速清醒并站起,不会陷入昏迷,也不会留下后遗症。为了准确诊断,患者可以进行脑部核磁与颈椎核磁检查。
还有一种伪装更为隐蔽下肢瘫痪或排便障碍。当椎体侧束受到颈椎骨刺的刺激或压迫时,可能会导致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患者可能出现下肢麻木、疼痛、跛行等症状,有些患者甚至在走路时会有踩棉花的感觉。个别患者还可能出现排便、排尿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或大小便失禁等。如果这些症状出现,并且在头部CT排除脑血管病变后,我们应该考虑颈椎病的可能性。
医学的奥秘深不可测,每一个症状背后都可能是复杂的病因在作祟。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这些容易被误诊的情况,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病情,为医生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信息。而对于医生来说,保持警惕,全面考虑各种可能性,是避免误诊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