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儿童骨折的护理
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好动,不慎跌倒、碰撞导致骨折的情况时有发生。那么,当我们的宝贝遭遇骨折,我们该如何进行精心护理呢?作为家长,了解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一、病情要密切注意。在骨折初期,特别是进行石膏或小夹板固定后的两周内,我们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肢体状况。注意观察他们的皮肤颜色是否红润,特别是注意指甲的颜色、皮肤的温度和感觉是否正常。如果发现患肢肿胀严重、肢体发凉或发紫,甚至远端出现苍白,针刺时感觉麻木或迟钝,应立即请医生检查并重新固定。
二、休息与营养要保障。儿童骨折后,一般应卧床休息4至7天,以便让骨折端固定并促进肢体消肿。在此期间,孩子的食欲可能会较差,因此我们可以给他们多吃一些易消化、刺激食欲的食物,如肉汤、鸡蛋汤和新鲜鱼汤等。随着恢复的进行,我们可以逐渐增加瘦肉、鱼类和大豆制品的摄入。鼓励孩子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以及富含钙、锌的食物,如牛奶、牛肉、芝麻和牡蛎等,以加速骨折的愈合。
三、外固定要合理调整。在固定期间,我们要防止石膏或小夹板折断、松动、掉落和潮湿。可以使用枕头或毛巾垫高骨折的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肿胀和疼痛。当肿胀消失后,若石膏或夹板松动,应及时就医重新固定。由于儿童骨折多为不完全骨折且愈合迅速,因此应定期复查(建议两三周一次),以便及时拆除外固定。
四、注重患肢功能锻炼。在固定期间,家长应鼓励孩子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骨折的愈合和患肢功能的恢复与锻炼的得当与否密切相关。对于小夹板固定,骨折部的上、下关节应适当活动,以减轻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的程度。若是石膏固定,也应进行石膏内的肢体肌肉舒缩运动和未固定关节的活动。当外固定拆除后,虽然肢体周径变细、关节活动受限,但这是正常现象,只要坚持锻炼,就会逐渐恢复正常。
儿童的骨折护理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正确的护理不仅可以减少骨折对孩子发育的影响,还能避免二次损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还需格外注意,让孩子远离可能导致骨折的危险因素。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