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脊柱裂需注意什么
隐裂,一种先天畸形,在普查人数中约占5-29%,好发于第一和第二骶椎与第五腰椎处。这种病症的临床表现多样,从轻微到严重不一。
轻症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尿床、记忆力下降、无法久坐、腰部不适、腰酸困或轻度腰疼。对于较严重的病例,症状则更为明显,包括经常性的腰疼、腿疼、腿软无力,以及自汗、盗汗、脾胃功能减退等症状。甚至可能影响生殖系统,导致性功能障碍及不孕症。女性也可能出现月经不调、闭经、子宫小、乳房发育不良及不孕等症状。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而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那么,隐性脊柱裂具体有哪些症状呢?
隐性脊柱裂的症状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种:
1. 轻症:表现为下肢力量弱、轻度肌萎缩、麻木、遗尿等,有时会有腰痛或腿痛。检查可见周围性神经损害的表现,即肢体肌张力低,弛缓性轻度肌肉无力,下肢及会阴部浅、深感觉减退。
2. 中症:运动与感觉障碍较为明显,常见有马蹄内翻足畸形,有时伴有腰痛、坐骨神经痛或尿失禁。
3. 重症:下肢明显肌力减退,甚至瘫痪;感觉减退或消失,并发神经营养性改变,下肢远端发凉、发绀,出现营养性溃疡。骶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障碍明显,足畸形可能呈现仰趾足、弓形足、足内翻或外翻。部分患者甚至表现为完全性截瘫及尿失禁,大小便均可能失禁。
诊断隐性脊柱裂并不困难,可以通过观察局部皮肤的多毛、紫斑、小凹、色素沉着等临床表现,结合神经损害的症状来进行。尤其是长期遗尿或明显尿失禁者,应多考虑是否为脊柱裂所引起。脊椎X线平片、CT与MRI扫描等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也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对于隐性脊柱裂,需要注意什么呢?随着年龄的增长,脊髓上移,可能会出现尿急、遗尿等括约肌功能障碍。早期认识此病和早期治疗是治愈该病的关键。一旦发现有脊髓拴系,无论有无症状都要进行手术治疗。
生活护理方面,隐性脊柱裂患者应该早作检查,尽早手术,切勿在出现明显症状后再匆忙手术,可能会后悔终生。随着现代和神经重症监护技术的重大进步,手术年龄并不是制约手术的问题。患者需要注意休养,避免过度劳作,并在必要时服用止疼药以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