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7件事,才能帮助老人骨折快速愈合!
深入老年人骨折后的康复要点及注意事项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骨折问题逐渐受到关注。骨折后的康复不仅仅关乎身体的恢复,更关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下面,我们将详细了解老年人骨折后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骨折牵引
老年人在骨折后,保持平卧体位是至关重要的。在骨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牵引治疗,以确保牵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患者脚尖朝上,足跟悬空,这样的体位有助于血液回流,促进骨折部位的恢复。
二、预防褥疮
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局部组织易受压,血液循环受阻,从而易引发褥疮。每两小时更换一次体位是必要的。夜间也要每3-4小时更换体位。用50%酒精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有效预防褥疮的发生。
三、预防坠积性肺炎
长期卧床的老年人肺活量减小,容易使支气管分泌物坠积于肺底,进而引发坠积性肺炎。在帮助老人翻身的还要帮助其捶背,并鼓励进行深呼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便于痰液排出。保持卧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也是防止肺炎发生的重要措施。
四、预防便秘
骨折后的老年人应注意饮食调节,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每1-2天排便一次是理想的。如果出现便秘情况,可以采取一些缓泻药帮助排便。每日清晨空腹喝一小杯淡盐水,睡前喝一杯蜂蜜麻油水,有助于预防便秘,保持大便畅通。
五、预防泌尿道感染
老年骨折病人卧床期间,由于害怕麻烦别人而不敢多喝水,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家人应鼓励病人多喝水,每日摄入2000毫升以上的水分,以增加排尿量,清洁尿道,预防感染。
六、预防关节挛缩和抑郁症
老年人在骨折后卧床期间要保持适当的床上运动锻炼,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及关节挛缩。家人要特别关注老人的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和关怀。长期卧床可能导致老人情绪低落,产生抑郁。如果老人能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将可以极大地促进骨折愈合,缩短卧床时间,早日康复。
老年人骨折后的康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除了医疗治疗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关怀与照顾也是帮助老年人顺利度过这一阶段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