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急救措施有哪些?应该如何做?
生活中,骨折这一意外事件时常发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除了关注骨折的主要原因外,更应当了解并掌握的,便是正确的急救措施与康复治疗方法。下面就来详细解读一下骨折的急救措施及康复治疗的正确方法。
一、骨折的正确急救措施
当骨折发生时,首要任务是迅速使用夹板对患处进行固定。如果不加以固定,骨折部位的活动可能会波及到周围的神经血管,从而造成麻痹。但固定的过程中要注意,由于骨折后局部会有内出血导致不断肿胀,因此固定的松紧度要适中,过紧会压迫血管引发淤血。
固定时,可以找一块木板,将其置于患肢的一侧。在木板与肢体之间垫上柔软的物品,如棉花或毛巾等,然后用带子稳稳地绑好。值得注意的是,木板的长度要超出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这样才能确保彻底固定患肢。家中如果没有现成的木板,不必担心,可以用其他物品代替,如树枝、擀面杖、雨伞甚至报纸卷等。
对于开放性骨折,也就是皮肤有破口的骨折,出血往往较为严重。可以先用干净的消毒纱布进行压迫止血,再在纱布外加上夹板。如果压迫止血效果不佳,可使用止血带,并务必在止血带上注明止血的时间。
二、骨折的康复治疗
骨折的康复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1. 早期阶段:即骨折后的1-2周内。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由于患肢肿胀、疼痛且容易再次发生移位,因此功能锻炼应以患肢肌肉的主动舒缩活动为主。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在此阶段暂不活动,但身体其他部位的关节则应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2. 中期阶段:即骨折2周之后。此时患肢的肿胀已经消退,局部疼痛减轻,骨折处已经逐渐稳定并开始形成纤维连接。这个阶段应开始进行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活动。活动的强度和范围应逐渐增加,并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以及健肢的帮助下进行,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3. 晚期阶段:这个阶段骨折已经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外部固定也已经拆除。这是康复治疗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对于早期和中期康复治疗不足的患者。应通过锻炼消除肢体部分的肿胀和关节僵硬,并辅以物理治疗和外用药物薰洗,以促进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的恢复。
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和康复治疗方法,对于骨折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这样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希望大家都能对骨折的急救与康复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