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否需要手术?
面对颈椎病这一困扰众多患者的难题,患者常常需要在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之间做出艰难抉择。关于手术时机的问题,研究表明,对于脊髓型颈椎病而言,一经明确诊断,即应尽早考虑手术治疗。虽然部分专家主张自然稳定及自限过程的存在,认为外科干预并非唯一的治疗方法,但手术治疗对于终止症状恶化、抑制病变发展具有显著效果。
由于脊髓型颈椎病的发展具有渐进性,且患者自身的感知并不明显,因此很多患者的临床发病表现出突然性。例如,急性的颈椎间盘突出可能导致瘫痪等严重后果,这对外科治疗效果产生了较大影响。专家建议应尽早对脊髓型颈椎病做出诊断,并进行短期的非手术治疗及观察。这个观察期一般限于6个月。如果在观察期内临床症状继续发展,就应及时选择外科手术。手术的目的在于早期解除压迫、恢复颈椎的稳定功能,并抑制病变的继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手术的效果与病程的长短密切相关。病程在6个月以内的患者手术效果较好。随着病程的延长,手术效果会明显变差。那么,哪些症状表明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呢?
有以下六种症状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首先是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根性疼痛,经过非手术治疗后未得到缓解或继续加重,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质量的情况;其次是颈椎病导致的脊髓受压迫症状,经MRI检查证实脊髓或神经根存在明显压迫的情况;第三是在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突然发生急性肢体痉挛性瘫痪的颈椎病患者;第四是颈椎病引起的多次颈性眩晕、晕厥或猝倒,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第五是颈椎病患者出现明确的交感神经症状,且非手术治疗无效、严重影响工作的情况;最后一种情况是颈椎病椎体前方骨赘引起的食道或喉返神经受压症状,如吞咽困难等。这些都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来有效解决问题。
对于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既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也要把握手术时机。对于符合上述六种症状之一的患者,应及时考虑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希望能够帮助广大颈椎病患者更好地了解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