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以上女性易患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无声的杀手,对中老年女性的特别威胁
随着岁月的流逝,身体的骨骼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骨质疏松,这一被称为“缄默沉静的杀手”的疾病,在无声无息中给骨骼带来损害。尤其对于50岁以上的女性,其易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急剧上升。
许多人在骨质疏松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仿佛一切如常,但骨量却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一些看似平常的动作,如折腰捡东西、公交车上的轻微颠簸、甚至是打喷嚏,都可能导致骨折。这些并非夸张,而是发生在骨质疏松患者身上的真实案例。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和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患者的人数还将继续增加,已成为中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中,中老年女性的患病率尤其高。据统计,50-59岁中国女性的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0.6%,而到了60-69岁,这一数字上升至42.7%,70-79岁更是高达67%,80岁以上的女性患病率超过90%,均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性。来自世界骨质疏松基金会的数据表明,女性一生中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高达40%,这一危险超过了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概率的总和。
那么,为何中老年女性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如此之高呢?主要是由于绝经期后的女性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骨量迅速丢失。如果不及时补充钙质并加强骨骼运动,很容易发展成骨质疏松。
人体的骨量通常在35岁左右达到峰值,此后开始不可逆转的丢失。年轻时储备的骨量越多,达到的骨峰值越高,可供日后消耗的骨量也就越多,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也就越低。预防骨质疏松并非只是中老年人的任务,每个人都应在年轻时为自己的骨骼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有效补钙,增强骨骼硬度呢?专家建议,膳食营养、晒太阳、运动和补钙一个都不能少。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3的合成,提高人体对钙的吸收率,促进骨骼生长。而健骨运动,如健骨操等,可以锻炼肌肉和骨骼的耐受性,提高人体的协调性,防止因跌倒而导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让我们从年轻时就重视骨骼健康,为自身打下坚实的“钢筋铁骨”,共同抵抗这一无声的杀手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