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骨折愈合的四因素
在骨折的治愈过程中,内钉的使用会对骨折部的血供带来一定影响。通过骨膜和周围软组织血管的逐渐长入,血供会重新在骨折部位建立。对于开放性骨折,特别是创伤较重的患者,应用髓内钉时应避免扩髓,以减少对皮质血供的进一步干扰。
我们来谈谈牵张。骨折端的过度牵张可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当骨折间隙扩大到超过0.5cm时,骨痂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跨接这么大的间隙,愈合时间可能延迟至12-18个月。在临床上,接骨板螺丝钉的固定有时会阻碍骨端的接触,过分牵引和软组织嵌入都可能导致骨折间隙过大。过大的骨折间隙可能会被致密的纤维组织填充,阻碍骨的生长,最终导致骨折无法愈合。但在特定的力学和生物学条件下,即使是大间隙也能实现骨性愈合,这一过程被称为牵张愈合或延长愈合。这需要骨膜相对完整、骨端血供良好,并且牵拉的力量必须稳定连续。
压缩对骨折的愈合也有影响。适当的压力可以促进骨的生长,但过度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小梁骨显微骨折、局部缺血、骨吸收甚至骨坏死。为了获得骨折端的充分稳定性,有效的压缩是必要的。这种稳定可以减少骨折间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在绝对加压固定和骨折端血供良好的情况下,骨折可以一期愈合。在这种固定系统下,骨折端的坏死吸收可能达到7-12mm,这可能会阻碍骨折端的接触,延长愈合时间。绝对加压固定还有应力遮挡效应,这可能在骨折愈合后期导致板下骨丧失必要的应力刺激,从而引发局部骨质疏松和力学性能下降。大约在术后一年,需要及时移除绝对固定装置或采用刚度可逐渐衰减的接骨板螺钉系统。
感染也是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感染导致的组织破坏和长期充血可能导致骨折端和软组织坏死以及骨吸收。这可能会干扰和延长骨折的正常愈合过程,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骨折愈合停止。感染还可能引发炎、形成死骨和窦道。
还有一些医源性因素也可能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例如粗暴的反复整复、过度牵引、切开复位时的广泛剥离、固定不可靠以及术后锻炼不当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骨折的愈合产生不利影响。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谨慎操作,确保患者的康复过程尽可能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