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

20岁开始预防骨质疏松已经晚了

骨科 2025-06-26 15:48骨科疾病www.xiang120.com

全球范围内,每三秒钟就会发生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悲剧。对于50岁以上的女性而言,遭遇这种骨折的比例更是高达三分之一。一旦发生骨折,其后果不堪设想,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如影随形。尤其是椎体骨折的绝经后女性,其死亡率是未骨折患者的九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疾病。

每当我们听到“骨质疏松”这个词时,可能会认为这是老年生活中的一种不可避免的退变现象,对日常生活并无太大影响。专家却给出了不同的观点:“实际情况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他们强调,骨质疏松被称为“寂静杀手”,因为该疾病悄无声息,没有预警信号,常常在骨折时才被察觉。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如果骨折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将显著增加。专家解释说,这被称为“瀑布效应”。一旦初次骨折,二次骨折的风险增至三倍,第三次则增加五倍。虽然看似骨密度正常,但骨的微结构在骨折后严重受损,强度大幅下降,这解释了为什么许多老年人在短时间内会多次骨折。

为了应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单纯的补钙和维生素D是不够的。增加骨强度,预防骨折才是治疗的核心目标。目前,中国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主要包括抗骨吸收药物和促骨形成药物,即“节流”和“开源”两种方法。抗骨吸收治疗像“节流”,旨在阻止骨量的进一步流失;而促骨形成治疗则像“开源”,帮助患者生成新骨。对于多次骨折和骨量较低的老年患者,“节流”治疗可能不足以满足需求,通过药物治疗来重建新骨尤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骨质疏松的预防应从青少年开始。专家指出,20岁时骨量沉积达到峰值骨量的90%,这意味着年轻时的峰值骨量对日后的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如果年轻时的骨量存储不足,年老时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就会增加。教育孩子们不偏食挑食,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加强骨骼营养如牛奶、含钙食品等是至关重要的。锻炼也是关键。孩子们需要动起来,跑起来,跳起来,这样骨头才会更结实,达到理想的峰值骨量和骨骼质量。

对于30岁的孕妇来说,补钙也是必要的。怀孕时,母体会为胎儿提供营养,包括钙离子等,这也可能导致母体骨量的流失。孕妇更应注意骨骼的保养和补钙工作。

骨质疏松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从青少年时期开始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和锻炼,都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对于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的人群,积极治疗和合理用药也是必不可少的。过去,许多母亲并不了解这一点:一生中多次怀孕和生产,如果营养跟不上,每次怀孕都会导致骨量流失约10%。特别是生育的孩子越多,如果不注重营养和钙的补充,骨量流失的情况就会更加严重,这可能会让母亲们过早地患上骨质疏松。

有些女性在哺乳期后出现牙齿松动、腰背酸痛、足跟痛等所谓的“月子病”,其中原因之一便是缺钙。在哺乳期间,母亲每天都会通过乳汁喂养宝宝,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母亲的钙摄入量不足,就会动用骨骼中贮存的钙,以维持母乳中钙的浓度,从而导致母亲缺钙,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专家特别提醒,对于妊娠和哺乳期的妈妈们,最好每天饮用500毫升的牛奶,并多食用蛋黄、鱼、肉、豆类、菜花、紫菜等食物,以促进钙的吸收。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制剂。在补钙期间,妈妈们应该多晒太阳,进行户外适当运动,如做产后保健操,以促进周身骨骼骨密度的恢复,增加骨硬度。

当自己的女儿准备怀孕时,专家将这些理念一一传授给她。如今,远嫁德国的女儿已顺利生下两个可爱的小外孙。谈起外孙,专家满满的爱意溢于言表。与外孙女相处,更是增添了许多欢乐。

对于35岁以前的女性和40岁以前的男性来说,骨量达到高值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越高越好。一旦女性进入更年期,就开始面临骨质疏松的风险。特别是在50至60岁之间,骨量丢失得最快。

专家研究发现,正常情况下,骨质疏松主要有两种类型: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出现在女性50岁左右绝经后,而老年性骨质疏松则出现在女性62岁以后,男性72岁以后。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女性在40至50岁时,每年骨量丢失仅为0.3%至0.5%,但在绝经后的十年里,这一速度会明显加快,丢失20%至30%。进入老年后,每年的骨量丢失减少,但到80岁时,骨量会丢失一半。

这是因为雌激素对女性的骨骼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导致骨量丢失速度加快。骨量流失通常没有症状,很难自我察觉。绝经后的女性应该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如果骨密度偏低或每年骨密度明显减少,应适当补充钙剂。

在绝经最初的3至5年内,女性应该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每日摄取钙1200至1500毫克。最佳的食物来源是牛奶。海带、深绿色蔬菜、豆类、虾皮、芝麻和杏仁等也含有丰富的钙。除了补钙,骨骼的组成基础是骨基质,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一些矿物质。长期吃素、蛋白质摄入不足的人也易患骨质疏松。

对于防止骨质疏松骨折的方法,防摔倒是最重要的。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骨折。一旦骨折,卧床休养一个月就会导致骨量流失10%,出现肌肉萎缩和运动能力下降,这对骨量原本就不多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日本有一项调查显示,老年人摔倒的场所大多是在家中,而在家中摔倒的人中有一半是在自己的房间内。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小心,甚至打喷嚏或端一盆水这样的日常活动都有可能引发骨折。在打喷嚏或咳嗽时,或乘坐颠簸的车辆时,应该用手扶住腰背以减轻脊柱和椎间盘的突然受力预防骨折。即使到了80岁,依然可以拥有健康的骨骼。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对于骨量的重视与保护应当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合理的饮食加上适当的锻炼每一个微小的改变都将为未来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都应该关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及早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让我们的骨骼硬如磐石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运动、饮食与药物专家亲身演绎的骨质疏松防治三重奏

我们时常听闻骨质疏松这个词语,但是真正了解并做到有效防治的人却不多。有一位已经78岁的专家却深谙此道,不仅自己以身作则,更是将骨头保养得如年轻人一般强健。

这位专家年近八旬,但每天都保持着一种活力四溢的生活方式。早晨起床后,他会进行20分钟的慢跑,无论雨天还是雾霾天都不曾间断。即使在出差的路上,他也会选择绕着开会的大楼跑上几圈。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即使在西北戈壁滩上,也能见到他坚毅的跑步身影。他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运动对于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性。

除了运动,他还十分注重饮食。“营养更得要跟上。”这是他经常强调的一句话。他均衡摄取饮食,不放过晒太阳、喝牛奶、吃钙片这些保养骨骼的好机会。正因为如此,他的骨密度依然如同年轻人一般,远超过同龄人。前不久,他甚至在路上被年轻人骑电动车撞倒,却毫发无损,轻松拍拍屁股就离开了。现在,他还能精神抖擞地追赶公车,活力无限。

与这位专家的健康生活方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代年轻人中盛行的“宅文化”。许多年轻人不出门、不运动、饮食马虎,这种生活方式为骨质疏松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还有一些年轻人为了追求皮肤白皙,一年四季避免日照,甚至为了减肥而节食。这些行为无疑都在悄悄侵蚀着他们的骨骼健康。

作为对抗骨质疏松的三大疗法,运动、饮食和药物三者缺一不可。只有通过全面的防治方法,我们才能像这位专家一样,保持骨骼的健康与活力。让我们从这位专家的实例中汲取力量,行动起来,共同守护我们的骨骼健康吧!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