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钙导致中老年人骨质疏松
自古以来,无论岁月如何更迭,中老年群体的骨骼健康始终牵动着人们的心弦。伴随着岁月的流逝,骨骼也逐渐走向衰老,许多长者因此遭受骨骼疾病的困扰,其中骨质疏松的问题尤为突出。
在我国,由于独特的膳食结构影响,大多数人属于缺钙体质。我们每日所需的钙质大约在800至1000毫克之间,然而日常饮食仅能供应500至600毫克的钙,其缺口之大,显而易见。一袋普通的250毫升牛奶便能提供200毫克的钙,看似只要我们多喝一袋牛奶便能弥补不足。许多长者即便摄入足够的牛奶和其他补钙产品,仍难以逃脱骨质疏松的困扰。
缺钙的常识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一种普遍的误区是,人们认为只要大量补钙,便能预防骨质疏松。钙对于骨骼而言,更像建筑中的砖头与房子的关系,它只是构成骨骼的原材料。摄入的钙并不意味着都能被骨骼吸收利用。过多的钙质摄入,对于身体健康的人而言,可以通过代谢排出多余的钙质。但对于身体较弱的人,过多的钙质可能会在肾脏负担过重的情况下,沉积在其他脏器中,引发如胆囊结石、肾结石等问题。
很多人误以为缺不缺钙只要化验血钙就能知道,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人体99%以上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血钙只是维持生理作用的一部分。血钙水平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保持正常,但它并不能反映骨骼是否缺钙。要准确判断机体是否缺钙,需要通过综合多项检查来确定,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骨密度检查。
针对老年人的缺钙问题,目前有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在适当补钙的同时使用降钙素。降钙素能够促进骨骼对钙的吸收。实验证明,降钙素与钙剂联合使用能显著提高骨量(即骨密度),且其副作用较小,止痛效果明显,还能有效预防椎体骨折。以往降钙素多为针剂,使用较为不便。而现在出现的鼻喷剂则避免了注射给药的疼痛,为中老年人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老年人的缺钙问题并非偶然,而是生理规律使然。由于营养不均衡、缺乏阳光照射等因素,导致钙质流失。再加上肠胃功能的衰退,吸收能力日益减弱,使得许多长者面临缺钙的困扰。对于这一群体而言,合理补钙、科学使用降钙素等辅助手段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