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地区骨质疏松发病率不断攀升
《IOF亚洲骨质疏松审计报告2009》揭示了一个令人忧心的趋势:过去三十年间,多数亚洲国家的髋部骨折发生率急剧上升,增幅最高达到惊人的五倍。从香港到新加坡,这片广袤的地域内,骨质疏松症的阴影正悄然蔓延。
那么,究竟何为骨质疏松症?从其字面意义上看,“骨质疏松”即“多孔性骨骼”,指的是骨骼结构疏松、密度降低的病症。而髋部骨折,正是这一病症的严重后果之一。一旦遭受此类损伤,患者便可能面临慢性疼痛、残疾、生命质量下降乃至早逝的风险。
虽然普遍认为40岁以上的妇女和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但实际上,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患上此病。这一现实,随着亚洲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尤其令人警醒。更糟糕的是,亚洲人常常对此病缺乏足够的重视,加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不多,其威胁性愈发凸显。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全球一半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病例将出现在亚洲。更令人震惊的是,调查显示约有10%到20%的髋部骨折患者在患病后的一年内会离世。
除了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外,骨质疏松症还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治疗髋部骨折的费用高昂,其住院时长往往超过许多其他疾病,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甚至心脏病等。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预测,到2050年,全球因骨质疏松症产生的花费将高达1315亿美元。
幸运的是,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骨质疏松症仍是高度可预防的。保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终身坚持适度锻炼,减少吸烟和饮酒等危险因素,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IOF报告指出,亚洲地区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和钙摄入量不足的情况。在大多数国家,医疗卫生工作者和大众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控意识严重不足。目前的治疗、预防和宣传教育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在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中,绝大多数人口仍居住在农村,他们缺乏必要的防治知识和手段。
亚洲各国亟需加强对这一可预防疾病的理解与防控。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大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鼓励人们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疗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应对骨质疏松症在亚洲的蔓延,保护广大民众的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