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自卑的人,越会瞧不起他人?
在这个纷繁喧嚣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带着一丝自卑的情感。这种自卑,如同一个深藏内心的涟漪,悄无声息地扩散开来。它的形成有着两种主要路径:一是在童年的比较中,我们不如成人,那些挫败的体验如同冰冷的雨滴,一次次打在心头;二是因为我们对自我过于熟悉,而对他人知之甚少,于是神秘感使得我们给他人的优点赋予了更为神秘的光环。
自卑的源头,在于每个生物天生具有的攻击性。这种攻击性并非恶意,而是源于竞争。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他人进行比较,而比较就是竞争的开始。在智力和体力的比拼中,如果我们觉得自己不如他人,攻击性就会转向内心,引发自责、压抑、焦虑和恐惧。这个过程如此迅速而复杂,连当事人都可能察觉不到。
自卑,表面上看似是对自己的轻视,实则不然。如果一个人从未通过比较他人而轻视他人,那么他也绝不会在比较后轻视自己。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攻击他人,就不会有技不如人的挫败感和失败后的自卑。
轻微的自卑,是人性的一部分,无需过于担忧。过度的自卑却可能像黑暗的阴影一样,笼罩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些自卑者毫不掩饰,言行中流露出懦弱和胆怯;另一些人则选择自我欺骗,表现得自鸣得意,实际上内心充满了自傲和自信的空虚。
与过度自卑的人相处,是一件需要格外小心的事情。他们的攻击性并没有消失,只是转向了自身。一旦有机会,这些攻击性可能会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爆发。有些人自卑到了经常受欺负的程度,而当他们忍无可忍反击时,往往力度惊人。
内向的攻击,或者说自卑的表现,证明这个人的人格发展已经达到了较高的阶段。而总是向外释放原始攻击性的人,则处在心理发展的较低阶段。那些反社会型人格的人,不断地攻击他人和社会,跨越法律的边界,最终往往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曾听到一个著名大学的研究生诉说他深深的自卑,对自己的一切都不满意,甚至使用了尖刻的贬义词来描述自己。我对他说:你实在是太瞧不起人了啊。他听了很吃惊。几个月后他告诉我,他开始学习欣赏他人,奇迹般地忘记了自的卑。
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创造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每个人都不必自卑。当我们学会欣赏他人,苍天会赋予我们力量,让我们更加自信地面对人生。让我们放下比较,放下自卑,学会欣赏他人的美好,迎接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