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身体中陌生的自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独特的自我形象。但许多人并未真正了解自己,当被问及“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时,可能会犹豫,答案也可能与他人的认知存在巨大差异。自我形象是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方向感,也是长期从他人反馈中形成的存在感。
正面的自我形象能带来活力和自信,而负面的自我形象则可能引发更多的负面情绪和行为。就像一则预言,如果我们越来越不喜欢自己,那么我们的生活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不如意。经前的不适常常会影响我们的自我形象。有些人描述自己的情绪极端、起伏不定,时而好相处,时而又像恶魔,这种矛盾的感觉其实是情绪失控的表现,无形中将自己归为“不稳定”的人。
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认为自己不稳定,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多次半途而废后,我们可能不敢再有长期的抱负和计划,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仿佛被失败的阴影所笼罩。在多次情绪失控后,我们可能变得非常敏感,过度担心他人会察觉到我们的不稳定,结果因为这种焦躁和自我否定的心态,真的带给他人不稳定或情绪化的印象。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投射性认同。
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理解自己的情绪,就很难让别人理解我们。有些女孩在寻找可能的伴侣时,会事先强调自己的情绪化,好像是在诚信告知自己的缺点,其实内心渴望遇到一个能够理解和接纳自己情绪的人。
为了整合自我形象,我们需要认识并接纳内在的情绪。从情绪日记开始练习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在分析数月或更长时间的情绪日记后,我们不仅可以确立诊断,还可以重新观察、感知自我,这是一个治疗的过程。
有些人觉得每天评估自己的心情太麻烦或太形式化,这种心态正是我们需要改变的。越不喜欢自己,就越难去关注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如果我们能在鼓励和支持下,正视自己的心声,澄清潜藏的负面认知,往往会得到很大的帮助。
改善自我形象的第一步是掌握情绪起伏的脉动规律,找回对自我的控制感。在一次次的中,我们需要回顾过去的经历,处理内心对自己的不信任与否定。我们还要学习看清情绪变化的因果关系,找到有效缓和恶劣情绪的方法。一旦开始这样的疗愈过程,我们也会从实际生活中得到正向的反馈,建立面对自己时的安定与幸福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重新塑造自我形象,让自己成为更喜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