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怎样产生的
揭开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神秘面纱
当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时,一个常常被我们提及,却又不甚了解的话题便是椎动脉型颈椎病。那么,究竟什么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它是如何产生的呢?
椎动脉型颈椎病,顾名思义,是一种与椎动脉密切相关的疾病。椎动脉是供应大脑后部的重要血管,当这条血管受到压迫或刺激时,便可能引起供血不足,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
我们的颈椎是脊柱中活动量最大的部分,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劳损。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损伤的积累,颈椎退行性变就随之而来。特别是4-5,5-6颈椎段,更是多事之地。
在临床上,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时会被诊断为“颈椎眩晕”、“椎动脉压迫综合症”等,也被称作“颈性偏头痛”。其主要症状包括头痛、眩晕和视觉障碍等。
头痛,是椎动脉型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这种头痛主要是由于枕大神经病变引起的,常呈发作性疼痛,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乃至更长。偶尔会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并伴有阵发性加剧。
颈椎的退变,包括向后方突出的椎间盘、钩椎关节或椎体骨刺等,甚至椎体半脱位或上关节突向方滑脱,都可能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其周围的交感神经丛。这些压迫和刺激会导致椎动脉痉挛、管腔狭窄,从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正常情况下,左侧的椎动脉和右侧的椎动脉能够互相调节血流量,以应对颈椎活动可能造成的压迫,确保大脑组织的血流供应正常。当一侧的椎动脉因压迫、刺激或自身问题导致管腔狭窄时,另一侧椎动脉的代偿性血流量增加就无法弥补缺血的部分,从而导致基底动脉缺血的一系列表现,这就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产生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尤为常见。在颈椎病患者中,约有70%存在椎动脉受累的情况。对于50岁以上的头晕、头痛患者,其中50%以上的情况与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受累有关。了解并重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