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避而远之
在我们日常的日常生活中,骨折这一意外事件时有发生。有时,一个简单的摔倒或是过度用力,都可能导致骨骼承受不了外力而发生断裂。骨折不仅仅是简单的伤口愈合过程,其恢复期间需谨慎照料,轻微骨折可能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太大影响,但严重的骨折则可能导致休克或发热等严重状况。预防骨折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尤为注意。
那么,什么是骨折呢?简单来说,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发生了中断。骨折大多数由创伤引起,我们称之为创伤性骨折;而由骨骼疾病导致的骨折,如炎、骨肿瘤等引起的骨折破坏,则属于病理性骨折。
而导致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
直接暴力。当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的某一部位时,很容易在该部位引发骨折。这种骨折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破坏。例如,车轮撞击小腿,就会在撞击处造成胫腓骨骨干骨折。
间接暴力。间接暴力通过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例如,从高处跌下足部着地时,由于躯干的重力关系急剧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处的椎体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压缩性骨折。
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能会导致肢体特定部位的骨折。例如,远距离行军就容易导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
其实,部分病人是可以避免发生骨折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采取行动来预防骨折的发生。对于儿童来说,他们走路不稳容易摔倒,因此不能到高处玩耍,家长需要做好看护教育工作。对于青少年,好奇心强、玩耍较多,家长及老师要做好教育工作,避免爬墙上树等危险行为。中青年在工作及骑车时要集中精力,处处注意安全。而对于老年人,由于手脚活动不便,雪雨天及夜晚应尽量避免外出。若需外出,最好有人陪伴或持拐杖辅助,夜晚外出需有照明工具。
只要我们遵守日常安全规则、避免高风险行为、集中精力、处处留意安全,就能有效避免骨折的发生。让我们共同努力,减少骨折带来的痛苦和不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