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夜晚病发的原因
肩周炎,一个为中老年人所熟知的夏季常见病症,被俗称为“五十肩”。在中医领域,它被称为漏肩风。其发病的直接原因,在于夏季肩部受到风寒的侵袭。肩关节,作为人体活动最为频繁的关节,在日常活动中经常受到来自各方的摩擦与挤压。随着岁月的流逝,中老年人的关节往往会出现慢性劳损和退行性变化。当外界的风寒侵入体内,就很容易引发肩周炎。
肩周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肩臂的多处疼痛,特别是在夜晚,疼痛会加剧,有时甚至因疼痛而夜不能寐。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难以忍受的疼痛呢?
根据医学研究和临床观察,肩周炎的疼痛主要源于无菌性炎症的充血和水肿。这些炎症的变化对末梢神经产生压迫和牵张,从而引发疼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肌腱和韧带等组织属于致密结构,即使轻微的肿胀也会引起牵张反应。
炎症的刺激、充血以及血流瘀滞等导致局部炎性产物积聚滞留。这些炎性产物包括组织胺、5-羟色胺、激肽类、钾离子、氢离子等,它们的浓度升高具有强烈的刺激痛觉神经的效应。这些炎性产物还会直接作用于小血管平滑肌,引起小血管扩张充血,使肿胀和瘀滞进一步加重。它们会刺激血管壁,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导致血浆和白细胞渗出增加,从而加剧炎症的扩散。
值得注意的是,当夜幕降临,骨骼肌进入静息状态,小血管平滑肌紧张性升高,血流阻力增大,与白天相比血流量更少。这时,体内的血液营养主要供应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以保障其功能活动。病变的肩关节炎症区供血量更少,导致炎症的代谢产物不能被迅速运走、稀释和分解。这些代谢产物在局部聚集的浓度越高,对痛觉神经的刺激也就越强。由此产生的局部肿胀瘀滞也越严重,牵张压迫也就越强烈,从而使得夜晚时病变区的疼痛加剧。
对于遭受肩周炎痛苦的患者来说,了解这些背后的机制,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疼痛,也可以为他们提供与医生沟通时更为详尽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