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痛怎会是颈椎病惹祸?
深入解读脊髓型颈椎病:肢体功能障碍的背后原因
脊髓型颈椎病,一种因颈椎间盘向后突出、椎体后缘骨刺、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及椎体滑移等引发的病症,这些原因直接压迫脊髓或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脊髓血管痉挛,进而造成脊髓变性坏死。这一病症以其独特的肢体功能障碍为特点,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症候群。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它又被细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两种。中央型的发病顺序是从上肢开始,逐渐向下肢发展;而周围型的则恰恰相反,是从下肢起步,逐渐向上肢蔓延。
深入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周围型,我们不难发现它是引起腿痛的核心原因。由于脊髓双侧受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缓慢进行的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同时伴随着走路不稳、步态笨拙、发抖、无力等症状。某些患者甚至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感受,如同踩在棉花上一般,头重脚轻,摇摇晃晃,唯恐跌倒。
在疾病初期,这些症状常常是间歇性的,过度劳累或行走过多都会加剧症状。少数病人会在猛然仰头时感到全身麻木,双腿发软,严重时甚至会摔倒。随着病情的逐渐恶化,这些症状会由间歇性转为持续性,甚至可能导致不全痉挛性瘫痪,患者可能卧床不起,甚至面临呼吸困难的困境。膀胱、直肠括约肌症状也颇为常见,表现为尿急、尿频、排尿无力、大便无力等。个别病人甚至会出现性功能障碍。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在所有颈椎病类型中约占10%至15%,并不是每例颈椎病都会发展为脊髓型,而且大部分脊髓型颈椎病是可以治疗的。患者在发病期间需要特别小心,防止因行走不稳而摔伤。对于脊髓型颈椎病引发的双腿痛,医生可以根据间歇跛行、主诉与客观检查的不相符以及颈部后伸受限及疼痛三大特点进行明确诊断。对于个别诊断困难的情况,可以通过CT扫描、核磁共振或脊髓造影检查来明确病情。
这一疾病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我们了解其特点,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大部分患者都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和康复。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才能更快地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