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磷比例失调可致骨质疏松吗?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质疏松这一健康问题愈发凸显。尽管无法准确知晓骨质疏松的确切发病率,但相关报告显示,它在西方国家中的中老年女性中普遍存在。在50至69岁的女性中,患病率高达20%至28%,而到了70至79岁,这一比例更是上升到40%,80岁以上的女性中,患病率更是惊人地高达80%。相较之下,老年男性的患病率虽然较低,但骨质疏松依然成为一个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公共健康问题。
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同样不容忽视。女性患病率约为30%至35%,男性则为10%。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预测,我国约有8800万骨质疏松患者,且每年的医疗费用保守估计约需150亿元人民币。
骨质疏松的根源在于骨盐主要成份磷酸钙的减少,因此增加膳食中的钙量至关重要。有些人在摄取钙时并不能很好地吸收。食品中的钙和磷的比例失调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对于动物而言,最佳的钙磷比例是2∶1,而在人类,这一比例尚待明确。如今,年轻人常饮用富含磷酸的果汁,这可能导致钙在肠道中无法吸收而随大便排出,进一步减少了钙的吸收量。
人体骨的每日钙代谢循环量为700毫克。如果饮食中摄入的钙不足,身体会通过蓄积体内的钙来补充。但如果摄入仍然不足,可能需要额外的补充。例如,美国推荐每日补给900毫克的钙。钙的吸收并不容易,特别是在成人期,钙的吸收率仅为30%至50%。富含草酸的蔬菜如菠菜和甜菜中的钙特别难以吸收。食品中过多的纤维量也会降低老年人的钙吸收。
维生素D(V-D)在皮肤受到日照时会被激活,变为钙吸收所必需的V-D3。但现代生活中的某些习惯可能导致V-D3的不足,如过度使用化妆品遮挡紫外线,或饮用缺乏V-D的低脂牛奶等,这些都可能成为骨质疏松症的诱因。
面对这一健康威胁,我们希望广大患者能够明智选择治疗方法。不要轻信虚假广告,一定要在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正确的疗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疗效。让我们共同努力,关注骨质疏松,守护中老年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