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质增生一定是颈椎病吗
颈椎骨质增生:并非都是疾病的信号
颈椎骨质增生,这一生理退行性变化,常常让人联想到颈椎病。从医学角度来看,它们并非等同。颈椎骨质增生的出现,其实是颈椎为了适应长期运动和负荷,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生理性变化。这种变化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出现,似乎成为了老年人的一种普遍现象。除了颈椎,四肢的活动关节,尤其是承重关节,也会有类似的情况。
多数情况下,颈椎骨质增生并不会对神经、脊髓产生压迫,临床上可能不会产生任何症状。它更像是我们身体在岁月长河中所经历的一种退行性变的体现。那么,颈椎骨质增生就无需治疗了吗?并非如此。
当颈椎骨质增生进一步导致椎管、椎间孔、横突孔等解剖结构的狭窄,对脊髓、脊神经根和椎动脉产生刺激或压迫,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时,这就步入了颈椎病的范畴,需要积极的治疗。不能单纯依赖药物治疗,因为骨刺的大小与是否产生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并无必然联系。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长了骨刺却没有症状呢?一方面,取决于骨刺部位的韧带、筋膜等软组织是否有无菌性炎症。若有炎症,就会产生疼痛。另一方面,取决于骨刺是否对敏感组织,如脊髓、神经和血管等产生压迫。只有产生了疼痛、麻木等症状的骨刺,才需要治疗。
那么,如何有效治疗颈椎骨质增生呢?很多患者首选药物治疗,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被证实可以去除或缩小骨刺。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只能改善颈椎骨质增生的症状,但无法彻底解决神经压迫问题。
要想真正治疗颈椎骨质增生,需要做到两点:一是解除神经压迫,二是消除周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传统药物和理疗无法清除增生骨质,自然也无法解除神经压迫。选择治疗方法时,我们需要明确目标,选择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颈椎骨质增生并不等同于颈椎病,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并在出现症状时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