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饮食要怎么做
骨折后的恢复旅程确实需要精心照料,特别是疼痛、局部肿胀、受伤部位畸形、不能活动这些症状出现时,更是需要我们在饮食上精细调控。在不同的恢复阶段,饮食的需求也是各异其趣。
骨折早期,也就是伤后的1至2周内,此时患者的食欲可能因疼痛和不适而受到影响,因此饮食应以清淡开胃、易消化、易吸收为主。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是这一阶段的良好选择。清蒸炖熬的烹饪方式能更好地保留食物的营养,而黄豆骨头汤虽然民间广为推崇,但因含有较多脂肪,不易消化吸收,所以此时并不推荐食用。卧床的患者需要多饮水利尿,预防尿路感染。这里有一个推荐的食疗方:用三七、当归与肉鸽共炖,汤肉并进,连续食用7至10天。
骨折中期,即伤后的第2至4周,患者的食欲和胃肠功能都有所恢复,此时应适当提高营养摄入,满足骨骼生长的需要。在初期食谱的基础上,可以加入骨头汤、田七煲鸡、鱼类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如青椒、西红柿、苋菜、萝卜等也应适当多吃,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食疗方面,可以用当归、续断和骨碎补与猪排或牛排骨一起炖煮,汤肉共进,连续食用两周。
到了骨折后期,也就是伤后的5周以上,饮食上的禁忌就相对少了。这个阶段可以食用各种高营养食物以及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的食物。食疗方面可以再配以老母鸡汤、猪肾汤等。还有一个食疗方法:用枸杞子、续断、骨碎补和薏苡仁煮粥进食。在骨折恢复的整个过程中,钙的补充都是必不可少的。牛奶、豆制品、虾皮等都是含钙量高的食物。维生素D以及锌、铁、锰等微量元素也是骨折恢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
骨折后的饮食调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早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中期适当增加营养摄入,后期则可以食用各种高营养食物。根据骨折恢复的不同阶段进行饮食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骨折的愈合,加速身体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