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的危害与四种治疗小方法
骨性关节炎,作为一种常见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关节炎类型,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上升。尤其对于女性而言,这种疾病的影响更为显著,成为中老年女性健康的一大隐患。
骨性关节炎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仅会导致关节疼痛,更可能引发关节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碍。其中,活动多、负重大的关节更容易受到影响,如手指、膝、髋、颈椎、腰椎、踝等。以手指的骨关节炎为例,患者可能会感受到手部疼痛,周围软组织红肿疼痛或压痛,甚至无法提重物。而对于膝关节,患者可能会感受到关节酸痛、僵硬,行走、蹲起时疼痛加剧,甚至在剧烈运动、受凉或阴雨天时症状恶化。
除了对个人健康的影响,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相当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女性在40岁以后尤为常见。男女比例约为1:1.6。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症状的男性骨关节炎患者占5.6%,而女性则高达15.0%。而在X片上,发现有骨性关节炎的男性占21.5%,女性更是高达42.8%。
针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非药物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行动支持、平衡各关节面负荷以及患者自我行为疗法。其中,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热疗、针灸、牵引等,都有助于缓解骨关节炎的症状。合理的使用手杖、拐杖、助行器等工具,可以减少受累关节的负重,进一步改善骨关节炎症状。而对于关节面负荷不平衡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相应的矫形支具或矫形鞋来进行平衡。适量的活动、有氧锻炼以及关节功能训练和肌力训练等也有助于骨关节的恢复。
药物治疗也是一种选择。盐酸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等药物都在一定程度上对骨关节炎有治疗效果。关节内注射治疗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当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且影响日常生活时,手术治疗可能成为必要的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手术风险较大,需要慎重考虑。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炎类型,对中老年女性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了解它的危害以及治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