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的护理知识介绍
解读骨折护理:一份细致入微的指南
在人生的旅途中,伤筋动骨无疑是一件需要特别重视的事情。对于骨折患者来说,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下面,让我们一起深入骨折护理的各个方面,为患者提供一份细致入微的护理指南。
一、护理诊断与问题剖析
1. 疼痛:这是骨折后最直接的表现,与骨折及软组织损伤密切相关。
2. 躯体移动障碍:骨折后,固定肢体活动受限,使患者行动不便。
3. 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骨折损伤、外固定、牵引等可能导致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
4. 皮肤完整性受损:长期卧床、活动限制、固定压迫等可能使患者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风险。
5. 潜在并发症:休克、感染、脂肪栓塞、骨筋膜室综合征等都有可能发生。
6. 坠积性肺炎和泌尿系感染:对于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患者,还需警惕这两种疾病的发生。
二、全面护理措施
1. 防治休克: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输液、输血等治疗,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2. 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减轻其焦虑、恐惧心理,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康复心态。
3. 安置合适体位:如下肢骨折患者应经常更换卧姿,防止压疮和坠积性肺炎。变换体位时,应以不影响骨折的固定为原则。
4. 保持确切固定:定期检查牵引和外固定的情况,确保骨折得到确切固定。
5. 减轻疼痛: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并在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移动病人时妥善保护患肢。病人疼痛时,应仔细寻找原因,如感染、缺血、压迫等,并给予相应处理。
6. 观察患肢血运:密切观察肢端的颜色、肿胀、温度、感觉、运动、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这份指南力求详尽地介绍了骨折患者的护理知识,希望能为骨折患者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在康复的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应紧密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每一次的努力都会让康复之路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