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骨科 2025-06-23 22:15骨科疾病www.xiang120.com

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源头与机制

深入椎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我们发现这一过程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机械性、动力性以及血管因素。

从机械性因素角度来看,持续性致压物是导致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的主要原因。这其中,钩椎关节囊的创伤性反应、钩突骨质增生以及髓核脱出等现象都可能导致椎动脉受到压迫或刺激。尤其是钩椎关节囊壁滑膜的肿胀、充血及渗出等现象,都可能因局部刺激或压迫而引起椎动脉痉挛、折曲或狭窄。颈椎退变中的钩突骨质增生也是常见的压迫源之一。这些增生部位常见于颈椎退变的好发部位,如颈5~6、颈6~7和颈4~5等。近年来,还发现颈3~4椎节亦存在此类问题。当髓核脱出并穿破椎体后缘侧方的后纵韧带进入椎管内时,也可能压迫脊神经根并波及椎动脉。

动力性因素主要是由于椎节失稳导致的。当椎节失稳后,钩椎关节松动、变位,可能引起轴向或侧向移位,进而刺激或压迫椎动脉。随着椎间隙间距的改变,同节段的椎动脉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在椎间隙退变过程中,由于上下椎体之间的间距变短,可能导致椎动脉出现痉挛、狭窄或折曲等改变。这些现象在恢复椎节间高度后(例如通过牵引)可以迅速消失。

血管因素则更为复杂且易变性大。这其中,血管动力学异常、动脉硬化性改变以及血管变异等都可能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例如,随着颈椎的活动量增大,尤其是旋转、前屈等动作,都可能导致椎动脉处于被牵拉状态,从而加速血管的退变及老化。动脉硬化性改变是血管动力学异常病理改变的结果,如果在血管壁上出现粥样斑块(椎动脉为好发部位之一),则会进一步加速这一病变过程。解剖材料表明,椎动脉及椎静脉(丛)易出现变异,包括横突孔的分隔、矢状径及横径改变等都与本病的发生及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椎动脉供血不足。其中某一种因素可能占主导地位,但多种因素并存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通过深入了解病因、病理与发病机制,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判定。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