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压缩性骨折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体内的钙质逐渐流失,骨质疏松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这时,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出现几率会明显上升。骨折后,椎体失去稳定性,神经受到压迫,剧烈的疼痛感随之而来,积极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那么,面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外固定与保守治疗
对于轻度的椎体压缩性骨折,首先可以选择保守治疗。通过应用石膏、支具等进行外固定,为骨折部位提供支撑,促进其愈合。外固定后,建议卧床休息六周左右,等待骨痂形成。在此期间,可以佩戴腹带、腰围等支具,适当进行下地活动。
在保守治疗的过程中,药物的运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伴随剧烈疼痛时,可以适当服用止痛药以缓解疼痛。由于骨折可能导致神经受损,营养神经的药物也是必要的。为了促进骨痂的形成,成骨药物也是重要的选择。
二、手术治疗:微创与复位内固定
对于严重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能需要采取手术治疗。骨水泥成型术是一种微创的方法,通过向压缩的骨折部位注射骨水泥,可以使腰椎高度复位,同时减轻疼痛。
当椎体压缩严重,出现明显的滑脱症状时,可以进行手术复位,再通过钢钉、钢板进行内固定,以稳固骨折部位,缓解疼痛。
三、康复治疗:腰背肌锻炼与下床练习
手术后,康复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腰部垫上2~3厘米的枕头,坚持1~2周后进行腰背肌的训练,逐渐从五点支撑法过渡到小飞燕练习。这些锻炼有助于恢复腰部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一般骨折8~12周时,骨痂已经稳定,此时可以开始下床活动。但活动时需有腰围的防护,避免弯腰动作,以免对骨折部位造成二次伤害。
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处理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需要耐心和信心,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一定能度过这段艰难时期,重返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