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长骨刺是什么原因?
颈椎骨质增生,人们常称之为颈椎长骨刺,这是骨科领域的一种常见疾病,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中尤为多见。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颈椎长骨刺的原因。
在四十岁的人群中,约有六成的人会出现骨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比例在五十岁以上的男性和六十岁以上的女性中更是上升到了九成以上。到了七十岁,几乎所有人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医学上称之为骨赘的颈椎长骨刺,其实是一种人体骨骼的代偿反应。
通过对动物颈椎病的实验观察,专家们发现,随着椎间盘病变的加重和椎体连接的失稳,软骨组织细胞受到刺激并增殖,向椎体边缘凸出,从而形成了骨刺。椎间隙狭窄、韧带损伤引起血肿钙化、小关节过度磨损等也会引起骨质增生。通常,颈5、6椎体是骨刺的好发部位。
尽管听起来有些吓人,但颈椎长骨刺并不一定是坏事。专家指出,骨刺对人体骨骼也有稳定作用,这主要取决于其生长部位。关键在于是否会压迫或刺激脊髓、血管或神经。对此,我们需要消除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将颈椎长骨刺等同于颈椎病。实际上,颈椎长骨刺是人们在长期工作、学习、生活中,颈椎受到慢性劳损或损伤所引起的退行性变化和代偿表现。它是一种生理反应,用于维持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并非所有长有骨刺的个体都会发展成颈椎病。
第二个误区是很多人对颈椎X线摄片中看到的骨质增生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年龄增长的正常现象。事实上,有些颈椎病正是由于钩椎关节等颈椎小关节的骨质增生压迫了椎动脉而引发的。后纵韧带、黄韧带的骨化也会直接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不适症状,这是一种病理表现。
对于颈椎长骨刺,我们应该持以科学的态度,既要认识到它是一种常见现象,又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护颈椎,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进行颈部运动,以预防或减轻颈椎长骨刺带来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