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用药一定要谨慎
骨折治疗的奥秘:如何正确选择用药
骨折,这一骨骼损伤的状况,当身体受到的外力超过骨耐受力的极限时便可能发生。伴随骨折,局部乃至全身会产生一系列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医生会根据骨折的部位及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整复和固定手术,同时针对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那么,如何正确选择治疗用药呢?
一、避免特定药物在骨折及术后,局部和全身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选用抗生素时,我们需要避免使用某些特定药物。例如氨基糖苷类,它的主要毒副作用是与钙离子结合,影响骨折愈合。四环素类则能与金属离子结合,减弱其在骨折愈合中的治疗作用,甚至可能引起骨骼生长迟缓或骨小梁折裂。喹诺酮类虽广泛用于治疗各类感染,但其对软骨发育的影响在骨折治疗中需引起注意。
二、糖皮质激素在休克治疗中的应用当骨折损伤范围较大时,感染性和失血性休克可能并发。在抗感染和抗休克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因其抗炎、抗休克效果被广泛使用。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脱钙等副作用,干扰骨折愈合过程。在使用这类药物时需权衡利弊。
三、针对骨折引起的炎症反应骨折后,炎症反应形成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甾体和非甾体抗炎药对这些症状有一定疗效。非甾体抗炎药在抑制炎症的也可能抑制骨折愈合早期的炎症反应,对骨折愈合产生不良影响。传统中药如三七、红花、乳香、没药等,不仅能改善这些症状,还能促进局部血流,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修复。
四、抗凝药与骨折后的静脉血栓防治骨折后可能形成静脉血栓,抗凝药可预防血栓形成。抗凝药也可能影响骨折愈合。例如,抗凝药会减少骨折端的纤维蛋白血块,降低局部钙浓度,还可能形成骨质疏松和自发性骨折,延迟或阻碍骨折愈合。
骨折治疗的用药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以及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在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下,选择最适合的药物,以促进骨折的顺利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