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治疗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呢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骨质疏松这一病症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许多年轻人也开始面临这一健康挑战。对于这一病症,在治疗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因为涉及到许多关键事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一疾病。
糖皮质激素:强大的骨质疏松催化剂
目前,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地松、泼尼松、氟氢松等,是最常见的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
1. 促进蛋白质分解,增加钙、磷排泄,妨碍骨基质的形成。
2. 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及骨质生成,导致骨小梁和成骨细胞数量减少。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期间,若出现腰背痛、关节痛或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应考虑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应考虑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停药或更换其他药物。
肝素:潜在的骨质疏松诱因
资料显示,使用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等超过4个月的患者,可能发生骨质疏松或自发性骨折。这可能与肝素的骨膜原溶解作用或酶抑制作用有关。预防此症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用药剂量,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肝素。
抗癫痫药:隐藏的骨质疏松风险
长期使用的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苯等,能够降解维生素D,减少消化道对钙的吸收,导致低钙血症。低钙血症可能导致骨容量减少10%30%,从而引发骨质疏松和自发性骨折。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的患者应在用药34个月后开始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甲状腺激素:平衡是关键
甲状腺激素(如甲状腺粉等)与生长激素有协同作用,可促骨骼生长发育。但过量使用会造成钙磷失衡,引发骨骼脱钙、骨吸收增加,进而导致骨质疏松。使用甲状腺激素时务必避免过量。
面对这些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的药物,我们不仅要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还要密切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睡眠等,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