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警惕三个部位骨折
在骨质疏松的阴霾之下,有高达20%的患者会遭遇骨折的厄运,这无疑为骨质疏松患者带来了更大的身心折磨。骨折的严重情况甚至可能导致功能障碍,对老年群体而言,这一问题更是需要格外警惕。那么,我们来聚焦老年人易骨折的三个关键部位。
一、腕部骨折
这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当老年人摔倒时,出于本能,他们会伸出手掌以支撑身体,但这一动作往往导致重力集中在前臂远端的桡骨上,引发骨折。这种骨折通常会导致腕部呈现独特的“锅铲样”畸形。幸运的是,通过非手术治疗,如局部下的手法牵引复位,以及一个月的固定,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二、椎体骨折
主要发生在腰椎及胸腰段部位的椎体。骨质疏松患者的椎体内部骨小梁数量减少、质量变脆,一旦受到外力刺激,如跌坐,就容易发生压缩性骨折。这不仅加剧了腰背痛,还可能影响患者的起卧活动和造成驼背畸形。针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早期的、不完全的压缩骨折,治疗效果尤为显著。
三、髋部骨折
髋部是连接下肢和躯干的关键部位,老年人在摔倒时极易造成股骨粗隆或股骨颈的骨折。
股骨粗隆部骨折虽然愈合时间相对较短,通常需要6周,但非手术治疗对老年患者来说是一种挑战,既痛苦又难以护理。早期接受外科内固定手术是一个更为积极的选择。
而对于股骨颈部骨折,这是人体骨折中最难愈合的部位,愈合时间长达三个月以上,且部分患者可能面临骨折不愈合并发生股骨头坏死的风险。对于这种情况,首选的治疗方法是人盯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老年人对于上述三个部位的骨折需要高度警惕。在日常的健身锻炼和外出时都要特别注意安全。饮食上要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做好疾病的预防。只有充分了解并有效预防,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老年人的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