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必须管住嘴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由于尿酸盐沉积在滑膜关节软骨关节滑膜及其周围组织引发的炎症反应。
其典型症状表现为单关节炎发作,常见于足部第一跖趾及拇指关节,也可出现在踝、膝、肘、腕、手及足部的其他关节。发病时,病情急骤,常在夜间突然袭来,患者常被痛醒,难以忍受。若病情反复发作,可能逐渐发展为多关节炎或游走性关节炎。受影响的关节会出现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大关节受累时还会有渗液,伴随发热、寒战、疲倦、厌食、头痛等症状。一周后,症状逐渐缓解,但有时会出现脱屑和瘙痒。随着病情的恶化,关节可能逐渐肥大、畸形、僵硬,严重影响关节功能。
痛风性关节炎的先决条件是高尿酸血症,而血中尿酸水平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种族、饮食、习惯、年龄、体重以及体表面积等。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体内尿酸的积累与嘌呤摄入过多有关。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必须严格控制饮食,减少尿酸的生成。
在饮食方面,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需长期避免摄入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凤尾鱼、鲭鱼、小虾、浓肉汤等均需避免。应选用低嘌呤的食物,如精白米、玉米、蔬菜等。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维生素摄入,特别是维生素B和维生素C。食用碱性食物有利于提高尿酸盐的溶解度,有助于尿酸排出,从而缓解疼痛。蔬菜和水果是碱性食物的丰富来源,且富含维生素C,能促进组织内尿酸盐溶解。痛风患者宜多食用蔬菜和水果。患者还应控制脂肪摄入,适当限制盐和酒精的摄入,避免食用强烈香料和调味品。
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多喝水,保持液体摄入量在2000至3000毫升之间,以确保足够的尿量,促使尿酸排出。患者还应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肉类、禽类、鱼类等。在必须食用时,可通过煮沸弃汤的方式来降低食物中的嘌呤含量。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并有助于控制病情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