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易招惹大肠癌的饮食习惯
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新发病例高达13万例,大肠癌的发病率在全身恶性肿瘤中占比已达惊人的12%-15%。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活习惯的变迁,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普外科主任周丁华教授指出,大肠癌的发病与饮食习惯紧密相连。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食物,同时伴随着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和缺乏运动,这些高危因素共同推动了癌症的发生。尤其在现代年轻人中,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废寝忘食的工作、大鱼大肉、过度饮酒吸烟、精神压力大和运动量减少,都直接导致了大肠癌在年轻人中的高发。
当饮食中热量过高,动物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而纤维素等明显缺乏时,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质的危险性就大大增加。高脂肪饮食会刺激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这种胆汁酸对肠道黏膜有潜在损害。缺乏稀释致癌物的纤维素又会导致代谢后致癌物浓度增高,长此以往,可能诱发肿瘤细胞的产生。
油炸、煎烤食品、腌制品中含有致癌物质,某些其他微量元素的缺乏也增加了大肠癌的发病率。油腻饮食能够提升结肠中胆汁酸与中性固醇的浓度,改变大肠菌群的组成,在肠道内逐渐形成致癌物质。食品添加剂以及经过亚硝酸盐处理的肉、鱼和一些药物也含有致癌物质。
为了预防大肠癌,我们需要调整饮食习惯,少吃或不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包括猪油、牛油、肥肉、动物内脏等。我们还要限制植物油摄入,并避免油炸食品。适量摄入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金枪鱼等。每日补充膳食纤维35克以上,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大豆、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注意摄取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
预防大肠癌还要注意三点:一是改进饮食习惯,合理安排每日饮食,以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为主,避免过细过精的食物。积极防治肠道疾病并积极锻炼身体。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注意大肠癌的警号和早期症状。特别是对于40岁以上的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等高危人群,更应提高警惕。